(胡孟青)
今屆書展中的其中一項大發現,是一本由「STEM Sir」鄧文瀚撰寫的新書《美食大探索》。作者走訪美心集團的廚師和烘焙師,深入廚房,從中西美食中發掘STEM知識,同時滿足我們的食欲與求知欲。
中菜每一步都涉及STEM——科學Science、技術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藝術Art和數學Mathematics等。食材變化和調味品搭配,是烹調中的化學反應;刀工和烹調技巧的掌握是技術;烹飪設備的使用和設計是工程;從藝術角度看,是菜品的擺盤和色彩搭配;配料比例和烹調時間的計算,例如主菜與副菜比例一般2:1,湯的水與菜量比例為7:3,這都是數學。
舉例說,蝦餃的鮮味來自其豐富的蛋白質和氨基酸,當它們在高溫下混合時,產生複雜的風味和獨特的香氣,是化學作用。蝦餃皮不多於兩毫米厚,確保它在蒸製過程中,熱量能夠均勻傳遞,是物理。至於蝦餃一般有大約十一至十三度的皺摺設計,不僅是「藝術」,像貝殼般之美,兼具力學平衡作用,蝦餃在蒸製過程中保持形狀,免被壓裂。
一個竹製蒸籠亦結合工程與技術。竹製蒸籠輕便透氣,透過水蒸氣加熱食物,用銅線取代藤線,內框口加鋼邊,更耐用。鄧文瀚說:「以食物作橋樑,把看似艱深遙遠的科學原理,化為『可觸摸、品嘗和實驗』的體驗,動手製作奶茶紅豆冰,驚喜地發現紅豆與冰塊在奶茶中如何展現密度與滲透作用。『從生活中出發,從觀察中學習』正是STEM教育的魅力,是最打動人心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