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之痛

(黃庭桄)

  子非魚,焉知魚之樂與悲呢?

  當人類把一條魚捕獲後,魚所承受的痛苦程度,會有多大呢?我們卻只會著眼於如何把魚清蒸或者乾煎,怎樣才可以吃出鮮味,條魚會不會痛?關人鬼事咩?

  最近有國際動物福利組織和生物學家,用科學方法量化魚在被捕撈和宰殺過程中,所經歷的痛苦。他們以常見的虹鱒魚作為研究對象,發現當魚被拉出水面後,往往被人丟進冰水保鮮,又或曝曬在空氣中慢慢窒息而死。

  當離開水面短短五秒,虹鱒魚便會出現劇烈的負面神經反應,不斷抽搐掙扎,用盡氣力求生,這時候會在清醒的狀態下,感受到極度恐慌和疼痛。

  因為缺水,魚鰓會黏合,魚嘴會持續張開喘氣,血液和腦脊液變得酸性,積聚大量二氧化碳,直到最後失去意識而死亡,這種死法會經歷長達十至二十五分鐘的痛苦。

   該組織建議,捕獲的魚應盡快電擊昏迷,或用工具拍打魚的頭部,讓牠失去意識後才宰殺。難怪在日本流行用尖銳工具刺入魚腦,令魚昏迷再放血,減輕魚在清醒時受苦。

  你還記得嗎?媽媽會愛買一兩條活生生的生魚,在晚餐前才烹調。臨\u528f前,會把生魚撻在地上,待昏迷後便\u528f殺。一來由於生魚非常生猛,若不撻暈,一旦掙扎,便會在指縫間滑走。二可減少生魚承受不必要的生\u528f痛苦,多好。

     魚之痛,我們聽不見,不代表不存在。要\u528f要殺,請出刀要快。

Uncategoriz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