撚手小丑戲

陳雋鶱

  乒乓球,曾經是我中小學認定為一個……作用大於消閒,更像一個讓我逃離現實生活的工具。所說的逃離,不外乎於媽媽魔掌下的地獄式溫習功課和馬拉松式練鋼琴。逢周日早上進行訓練,媽媽每次交一小時學費,但我必「賴死唔走」,偏偏留多一兩個小時,向教練辯稱是尋找更多實戰機會,但主因是媽媽永不在場,是繁忙生活中的一個小綠洲。

  那麼乒乓社交呢?小學三年級,我只交到一個朋友,約定一起參加校內乒乓球賽,卻剛好抽中對壘,結果因我有恆常訓練,被我打得落花流水,唯一的朋友便沒有了。

  一項全家、包括我自己都不太在意、生活上不太起眼的運動,就這樣陪伴了我的中小學成長,直至赴加拿大留學,行李中也沒有預留乒乓球拍的位置。

  前年仍在清華大學攻讀碩士,有好一段時間待在北京校園,思鄉之際,發現竟然有一場校內乒乓球比賽!為打發時間而貿貿然參與,每場都尷尬地向對手借一塊球拍,卻關闖關,最終打至決賽,闖出個小組第二名!年輕學生們紛紛恭賀說:「寶刀未老!」但乒乓球,是否我的寶刀,我心中最清楚。

  到了今天,籌備這周末集合十三位音樂家與精英運動員同台的《五線譜上的全運會》演出,我先要走到香港體育學院拍攝乒乓球一姐杜凱\u7439,於是又向她臨場借一塊球拍,然後在鏡頭前一起對打起來,從掙扎、吃力、Get到、穩定、到最後享受……當然還有那絲絲光宗耀祖的心情!到這周末公演時,又會與乒乓球世錦賽銅牌得主吳穎嵐在舞台上邊對打、邊對談,首次把彈琴以外的技能放上舞台。阿女說:「你終於有項小丑戲不再是那\u528f雞般的小提琴!」

Uncategoriz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