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孔肯雅熱︱衞生署籲回港後14天搽蚊怕水 懷疑中招勿亂食止痛藥 醫生解釋開冷氣避唔到蚊?

本港錄得今年首宗基孔肯雅熱輸入個案,12歲男童曾於潛伏期內到訪佛山市順德區,返港後出現發燒、關節痛等病徵。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高級醫生黃凱基表示,個案屬輸入性,患者潛伏期間並不在香港,病毒需經蚊子傳播,一般不會人傳人。他強調,目前本港未錄得本地感染個案,惟由於與內地及海外往來頻繁,輸入風險仍屬中至高,呼籲市民警覺防範,也不要在叢林中長時間逗留。

市民高風險地區回港後應連續14天搽蚊怕水

黃凱基於電台節目指,基孔肯雅熱潛伏期一般為3至8日,最長可達12日,長者、幼童或免疫力較低者有機會出現較嚴重病情,部分患者關節痛可持續數月。他提醒市民,從受影響地區返港後的14天內應每日使用蚊怕水,避免成為病毒傳播媒介。他強調,即使感染者未有病徵,若遭本地蚊叮咬,仍有機會令病毒擴散至社區,故保護香港本地蚊隻不受感染也很重要。

勿自行服用止痛藥 或誤中登革熱增出血風險

黃凱基稱,目前並無廣泛使用的疫苗,快速檢測劑亦尚未普及,衞生防護中心會繼續關注世衞建議,並提供免費檢測服務予懷疑個案。他又特別呼籲市民切勿在未經診斷下自行服用止痛藥,尤其是阿士匹靈或非類固醇消炎藥,因與登革熱病徵相似,誤服可能增加出血風險,甚至引起併發症。如出現發燒、關節痛、皮疹等典型徵狀,應盡快求醫,並主動告知醫生外遊紀錄。

本港錄得今年首宗基孔肯雅熱輸入個案。
本港錄得今年首宗基孔肯雅熱輸入個案。

 

政府跨部門亦正加強本地滅蚊行動,如清積水、滅蚊等。
政府跨部門亦正加強本地滅蚊行動,如清積水、滅蚊等。

 

黃凱基呼籲市民警覺防範,也不要在叢林中長時間逗留。
黃凱基呼籲市民警覺防範,也不要在叢林中長時間逗留。

 

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高級醫生黃凱基。
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高級醫生黃凱基。

 

港大兒童及青少年科名譽臨床副教授關日華。
港大兒童及青少年科名譽臨床副教授關日華。

 

黃凱基形容積水是蚊子的「產房」,市民須勤清積水保持家居清潔,防止蚊子滋生,政府跨部門亦正加強本地滅蚊行動,如清積水、滅蚊等。至於該名赴佛山後染病的男童,現時已退燒,正於無蚊環境下接受觀察,當血液檢測顯示無傳染性後,方可出院。

關日華:DEET蚊怕水濃度不要高於30%

港大兒童及青少年科名譽臨床副教授關日華在商台節目表示,其實最重要的都是做好防蚊措施,其中現時最常用的驅蚊劑成份「避蚊胺」(DEET),過去有研究指小朋友不能用太多,否則對身體有害。關日華解釋,根據世界各地專家研究所得,DEET始終是對付白紋伊蚊最有效的方法,其他天然抗蚊方法可能都有效,但總體都不及DEET。

開冷氣少啲蚊?醫生:啲蚊本身鍾意嘆冷氣

關日華指使用DEET時要注意的是,濃度不要太高,現時市面有售的產品最多為30%,因為「再高啲都無乜附加幫助」。小朋友方面,兩個月大以下嬰兒不能使用,個別醫學組織會建議2歲以上才用比較安全,但這視乎具體需要。一般來說12歲以下兒童,建議使用不多於10%濃度的DEET產品,此濃度的有效保護時間約為2小時。

他又指,由於蚊對光線比較敏感,所以日出後兩小時、日落前兩小時一般是其最活躍的時間,這些時段可減少戶外活動。被問到室內開空調會否減低蚊子的活躍程度,關日華認為沒有直接關係,「有啲蚊本身就鍾意嘆冷氣,(開冷氣)其實唔影響佢入你間房」,只要關上燈確保室內沒有光線,就可減低蚊子的活躍程度。

即時港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