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訊
特朗普政府公布最新關稅政策後,美國企業與消費者週五早上醒來,發現其貿易政策雛形逐漸清晰,但對這些關稅將如何影響日常生活仍充滿疑問。
根據週四晚間宣布的內容,美國將對66個國家、歐盟、台灣與福克蘭群島實施新關稅。其中,對寮國課徵40%關稅、瑞士39%、南非30%。部分國家如柬埔寨,其出口產品關稅則低於原先特朗普威脅的水準。此外,所有新關稅的生效日期自原訂的8月1日延後至8月7日。

加州柏克萊一家印度服飾的店員等待顧客上門。美聯社
《美聯社》報道,康乃爾大學戴森應用經濟與管理學院副教授張文東(Wendong Zhang,音譯)指出,這波公佈的稅率雖然仍會抬高物價,但比原先預期溫和,例如印尼的關稅從春季宣布的32%降至19%。但他也強調,關稅本質就是一種稅,美國消費者仍須承擔部分成本,「價格仍會上升,只是不會達到最壞情況那麼劇烈。」
企業反應不一,一些汽車製造商暫時自行吸收成本,但全球最大眼鏡製造商EssilorLuxottica已調漲美國售價。該公司旗下Ray-Ban太陽眼鏡在墨西哥、泰國與中國生產鏡片,在義大利生產高階鏡框。
對價格的影響已浮現
美國商務部表示,6月物價年增率為2.6%,高於5月的2.4%,也超過聯準會的2%目標。家具、家電與電腦等進口依賴度高的商品價格明顯上漲。
張文東指出,未來幾個月,美國人可能會在家電、含鋼鋁的產品、玩具、廚具、電子產品與居家用品等項目感受到漲價壓力。他強調,15%的關稅不等於商品價格立刻上漲15%,因為企業早已預期這些政策,事先大量囤貨或調整供應鏈來降低影響。
誰會受惠?
儘管整體而言消費者將面臨更高支出,但張文東認為部分美國企業可望受益。例如與歐盟的協議要求歐洲三年內從美國購買價值7,500億美元的天然氣、石油與核燃料。半導體企業與軍工業者亦可能受惠。
農產品方面,越南同意三年內採購20億美元的美國農產品,包括玉米、小麥與大豆。不過張警告,農業協議多屬短期效益,長期而言,關稅不確定性恐使中國等市場轉向他國供應商。
食品與飲料勢必漲價
根據非黨派的稅務基金會(Tax Foundation)本週報告,食品價格幾乎肯定上漲。香蕉、咖啡等美國無法自給的產品,進口成本上升將轉嫁給消費者。魚類、啤酒與烈酒價格也將受波及。
Conagra Brands公司(旗下產品包括紅番茄醬與鮮奶油)估計關稅將使其年度成本增加2億美元,主因為鋁鋼稅負。該公司已轉向其他供應商,並預告將調漲價格。
紐約Tribeca Wine Merchants合夥人阿涅夫(Ben Aneff)指出,消費者將從本週開始看到葡萄酒價格上漲20%至25%,原因是關稅與美元貶值。他預測,9月歐洲葡萄酒將因15%關稅調升價格高達30%。
衣鞋價格也在悄然上升
根據美國服裝與鞋類協會(AAFA),美國市售衣鞋有97%為進口商品,主要來自亞洲。雖然中國仍為主要供應國,但企業已開始將生產轉移至越南、印尼與印度。該協會執行長Steve Lamar指出,價格上漲趨勢已出現,但仍難以精確預估;企業可能因成本過高而下架商品或取消促銷。
美國鞋業協會總裁Matt Priest表示,開學季鞋類價格已開始上揚,估計漲幅介於5%至10%。
Lululemon表示,僅針對少數商品小幅調漲價格;Ralph Lauren則將在今年秋季與明年春季陸續調價。Adidas執行長Bjorn Gulden則表示,尚未決定是否調價,但強調「關稅就是成本,這筆帳終究得有人買單」。
汽車價格目前穩定,但變數仍在
儘管部分高端車廠如法拉利早在4月針對美國市場加收10%附加費,但多數車廠仍在觀望。根據Kelley Blue Book資料,6月美國新車均價為48,907美元,僅較5月上升108美元。
然而,這種穩定狀況恐難持久。通用汽車(GM)上週表示,第三季起關稅衝擊可能加劇,全年成本估增40億至50億美元。
–
新聞及封面圖片來源:美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