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文化佔先機

捕捉文化機遇如同潑水節潑水,要敏銳洞察未來趨勢。

(楊志超)

  談到地下文化,許多人往往心生畏懼,聯想到社會的陰暗面,或者是邊緣群體的偏門嗜好,甚至擔心子女會受到這些不良社會風氣影響。

  其實今日的主流文化,往往是上一代人眼中的地下文化,這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規律。同樣道理,現在被我們這一代視為地下文化,正是未來社會的主流文化。

  現今被視為「問題」的青年行為, 例如沉迷玩手機、疏離家庭聚會、語言表達方式、生活態度、紋身潮流及衣著等,或許只是世代差異的體現。我們沒有能力改變年輕人習以為常的潮流趨勢,須知道未來的世界屬於年輕一代,與其抗拒,不如嘗試理解。若不想被時代淘汰,我們必須放下成見,接納新思維。

   我認為領導階層應深入了解,地下文化如何塑造社會趨勢,不能夠以「華人社會保守」為理由,阻礙社會的文化進步。香港作為國際大都會,我們理應站在潮流最前線,甚至引領風氣之先。

  我會用拋物線來比喻怎樣捕捉文化的機遇。大家有沒有到過泰國慶祝潑水節?如果要把水潑中行駛中的車輛,只顧向著車輛潑水是沒法擊中的,要成功命中目標,秘訣是「超前部署」:瞄準車輛尚未抵達的位置潑水,令車輛撞進凌空的水。

  文化機遇的捕捉,道理如同潑水節潑水——需要敏銳洞察未來趨勢,在時機成熟時,精準出擊。這需要一種前瞻性的觸覺,留意未成氣候但極具潛力的事物。

   過往香港舉辦很多大型活動,常邀請已成名的表演者,予人感覺缺乏新意。我們不妨採取前瞻性的策略,挖掘新銳力量,為文化注入活水。唯有擁抱變化,才能讓香港在文化領域持續領先。

Uncategoriz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