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車在自家門前都要收費 市政府為解赤字強搶民財|細說燊語

沙加緬度市府為彌補4,400萬美元的財政赤字,竟打算向居民徵收在自家門前泊車的費用,年費120美元。此舉不但引起社區反彈,更暴露市府治理理念與市民感受之間的嚴重脫節。

二埠沙城資訊站:

表面上,市府以行政開支為由,聲稱不收費等同補貼,但居民心中所問的卻是:「我們為何要為原本免費、理所當然的生活空間付錢?」當權者以「成本回收」為正當性,而非從市民日常出發,便早已種下民怨的種子。

Elmhurst社區毗鄰UC Davis醫療中心,每日湧入大量人流,街道泊車壓力由來已久。居民依靠市府設立的泊車許可制度維持生活秩序。制度多年來運行無礙,市府卻在未作充分諮詢下突然提出收費,不僅令人措手不及,更令市民質疑政策背後是否只是權宜之計。

真正的問題不在於是否應收費,而在於政策背後反映出甚麼樣的治理思維。一個政府若以填補財政缺口為唯一出發點,而忽視措施對民生的衝擊,最終只會失去市民的信任。若泊車費能彌補赤字,下一步是否連人行道、街燈、甚至呼吸城市空氣也要收費?

我們認為,市府若真有誠意面對財政困局,應從整體支出、公共效率、資源分配入手檢討,而非輕率將壓力轉嫁予市民。一個懂得與市民同行的政府,應懂得在財政現實與生活尊嚴之間找到平衡,而非選擇最簡單、最冷漠的一條路。

沙加緬度今日所面對的,不只是泊車費應否徵收,而是一場關於政府角色與市民權益的價值辯論。這條辯論之路,市府不能只靠財政數字回答,而必須以民心為依歸。

-曾維燊

封面圖片:Google map

加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