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保養內卷」失控💄加州擬設護膚年齡線|細說燊語

美國社交平台近日吹起「Sephora童顏風」,大批小學生在 TikTok 拍攝「Get Ready With Me」影片,模仿成人進行多重護膚程序,當中不少產品含有視黃醇(retinol,即維他命A1)、果酸(AHA)與水楊酸等針對成熟肌膚的成分,引起醫學界與家長關注。

二埠沙城資訊站:

這類產品往往包裝鮮豔,印有卡通角色、甜點圖案,配以水果香味,在學齡兒童間迅速流行,儼如「玩具化妝品」與成人護膚品的混種。部分內容創作者年僅八、九歲,卻已熟稔「精華」、「乳霜」、「去角質」的功效分類,背後所涉行銷推力已非偶然。

根據 Nielsen IQ 數據,2023年美國12歲以下兒童家庭全年在護膚與化妝品的總開支達24億美元,規模已超越青少年群組。這股消費力量來自出生於2010年後的 Generation Alpha,是品牌與平台雙方爭奪的新興族群。

雖各大品牌否認針對兒童進行行銷,但 CBS 新聞記者陪同五年級學生進入 Sephora、Ulta 等實體門店時觀察到,兒童能毫無阻礙地購買含高濃度活性成分的成人產品。包裝設計上甚至模糊年齡界線,使產品看似「安全可愛」,但實則對兒童皮膚可能造成長期傷害。

皮膚科醫生指出,年幼肌膚角質層尚未發育成熟,這些成分會破壞天然屏障,引致脫皮、紅腫,甚至增加對紫外線的敏感度。雖然部分藥用視黃醇可用於治療青春痘,但需經醫生診斷與處方,與市面上自由販售之濃度與用途截然不同。

加州年輕議員李天明(Alex Lee)為此提出法案 AB 728,擬要求含有活性成分如視黃醇、水楊酸、AHA 的護膚品在銷售時進行年齡驗證,禁止販售予18歲以下人士。支持者認為,立法雖不可能阻止所有兒童使用,但可向業界與家長傳遞明確訊號:兒童不是這類產品的合適對象。

反對意見則指出,法案所列成分定義模糊,廠商可透過調整標示、減少字體大小等方式規避規範,實際執行或流於形式。

此外,CBS 分析多位「兒童網紅」(kidfluencer)帳號內容,發現大量護膚產品貼文未標明為廣告,已違反聯邦貿易委員會對商業內容的規定。雖然 Sephora 行政總裁聲稱「無針對兒童行銷」,但品牌社交平台經常出現 Barbie 風格圖片、動物貼紙與動畫角色,視覺語言與兒童市場幾無區別。

受訪學生普遍表示,他們受到產品包裝吸引,「香味好聞」、「瓶身可愛」、「像果汁」是購買主因。部分產品雖未直接標示「抗老」,卻含有與成人護膚相同的活性成分,連家長也容易誤判成分性質。

當專業媒體與醫學專家都難以在第一時間判別某產品是否適齡時,一般家庭所處資訊不對等的風險更高。當市場與文化雙重壓力逼使孩童提早進入護膚與外貌焦慮循環,社會是否應重新思考護膚品與童年之間的界線?

-曾維燊

封面圖片:社交媒體

加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