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上任前接受媒體訪問,稱會推動取消美國憲法第十四修正案的「出生公民權」。對此三藩市多位華裔民權領袖發表看法,有的認為不可能,有的則認為完全有可能成功。
三藩市退休法官郭麗蓮向本報表示,第十四修正案是1800年代南北戰爭之後設立,與奴隸制度相關,有黑奴希望成為美國公民的歷史背景。該修正案在1898年通過一個重要案例,就是熟知的「美國訴黃金德案」(United States v. Wong Kim Ark)。
當父母均是大清華人、出生在三藩市華埠的黃金德第一次出國旅行歸美時,移民局根據1882年5月6日通過的《排華法案》拒絕他入境,黃金德為此將政府告上法庭。最高法最終認定,根據第十四條修正案,每一位在美國出生的人都是美國公民。這一案例為日後的所有移民開路,成為重要里程碑。
郭麗蓮認為,要修改第十四修正案是非常困難的。憲法修正需要眾議院和參議院三分之二的議員通過,並獲得50個州中至少38個州的批准,門檻非常高。「特朗普的提議實際上是出於政治目的,而非真正實現這一目標。他清楚這是不可能的,但他利用這一議題來激化反移民情緒,特別是針對亞裔和其他移民群體,以凝聚他反移民政治基礎。」
郭麗蓮表示,美國是一個移民國家,從18世紀起歐洲的移民就為美國奠定了基礎。美洲原住民是這片土地的真正主人,其他人都是移民後代。廢除這法律將帶來連鎖反應,比如引發美國總統候選人的身分認證問題,因憲法規定參選人必須在美國出生。
三藩市華促會移民權益經理吳雨泊(Jose Ng)同樣認為,「出生公民權」不可能取消。「因為這是美國的立國之本,它與美國建國理念息息相關,象徵多元文化和族裔的融合。如果取消將動搖美國作為移民國家的基石。」
他認為,黃金德案對所有在美少數族裔都具有深遠影響。雖然特朗普可能無法實現此政策,但相關言論可能會對移民政策和執行產生間接影響。他建議移民社區不需要過度恐慌,但要做好準備。符合條件的人應盡快申請入籍。
前三藩市華裔市參事鄧式美則認為,特朗普很有可能成功取消「出生公民權」,因他掌控了國會參眾兩院和最高法院,在未來兩年內擁有極大的政治權力。雖然修改憲法需經過複雜的程序,但他可以通過向最高法提出該議題,利用其任命的大法官來推動。「特朗普的成功可能性來自於他對三權的全面控制,使得目前的美國進入一個民主失衡的階段。」
鄧式美表示,「出生公民權」象徵著美國作為移民國家的核心價值,其取消將影響不僅是移民群體,而是整個美國社會,甚至改變美國的民主結構和多元文化基礎。
「如果取消成功那帶來的影響將無所贅述。」鄧式美呼籲華人社區關注此議題,積極發聲,特別是共和黨中的亞裔領袖。她建議社區應開始策劃全國性行動,包括向白宮請願或舉辦抗議活動。
鄧式美強調,不能低估特朗普的政治意圖與行動能力。他的提議可能不僅是政治姿態,而是實際行動的一部分。她提醒社區過於樂觀可能導致忽視潛在的風險,華人應積極準備應對未來可能的挑戰。本報記者徐明月三藩市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