騙徒手法層出不窮,大學生和應屆畢業生求職期間要更加小心。聯邦貿易委員會、監管機構官員和職業顧問表示,年輕人習慣在網路處理生活大小事,求職時更要提高警覺,特別是各類遠端工作或「教授推薦的職位空缺」。
《華爾街日報》報道,畢業生急於尋找人生第一份專業工作,容易成為不法分子的詐騙目標。詐騙者利用網絡取得的訊息,聲稱學生認識的學院院長或教授,推薦他們應徵某個職位,有些詐騙者更會入侵教授的電郵或創建類似地址,冒充教職員工將相關工作介紹給學生。
聯邦貿易委員會(FTC)在網站發布警告,提醒人們注意就業詐騙。委員會監控計劃助理主任達凡(Kati Daffan)表示,詐騙者旨在吸引學生應徵,然後竊取學生的個人或銀行資料。數據也顯示,整體招聘詐騙數量去年夏天達到高峰後,一直保持在較高水平。
喬治梅森大學(George Mason University)學生克魯賓(Cody Querubin)是騙案受害者之一,他2月從學生電郵收到[email protected]發出的郵件,聲稱正在招聘實習數據分析員。由於賓州有家名稱相同的公司,克魯賓不虞有詐,回覆對方有意應徵。
發送電郵者旋即邀請克魯賓透過視訊軟體Microsoft Teams面試,但自稱招聘經理的「面試官」,僅以書面短信方式跟他溝通。克魯賓事後回想,對方做法蹊蹺,只是自己當時沒有警覺。對方最終聘用他遠端工作,還寄出支票讓他購買筆記本電腦和相關軟件,將支票存入個人銀行戶口的克魯賓隔天收到訊息,要求他透過Apple Pay或Zelle向供應商付款。依照指令的克魯賓其後感覺不對並馬上通知銀行攔截,可惜戶口最終被提走1700多元,「面試官」的支票也被銀行跳票。
職業指導公司Next Great Step總裁格倫特(Beth Hendler-Grunt)認為,年輕人得悉有人「叩門」就會很興奮,他們可能不會那麼謹慎地確認對方身分。
維珍尼亞州軟件公司Antech Systems表示,曾有4名不同人士報稱,收到以Antech名義發出的職位空缺虛假消息,Antech其後向聯邦調查局(FBI)報告事件,並與域名註冊機構合作,將涉事域名下線。
德州招聘公司Murray Resources同樣遇到類似情況,3月至少有100人報稱接獲Murray發出的詐騙訊息,網上還有一條針對Murray的負面評論。Murray最終要在公司網站發出警告,人力資源公司羅致恆富(Robert Half)和Kelly也發出類似警告。
詐騙者另外也會使用求職網站和社交網站,例如Indeed、ZipRecruiter和LinkedIn「撒網」,但這類網站已更新他們的防欺詐措施,LinkedIn也推出一項供招聘人員使用的驗證功能,求職者可以在其個人資料看到徽章,證明賬戶通過身分驗證。
美國公共利益研究小組(U.S. Public Interest Research Group)消費者監察主任默里(Teresa Murray)表示,求職者如果遇到招聘公司的電郵或訊息,要求自己下載手機應用例如Signal或WhatsApp,或者僅透過訊息、電郵或線上聊天進行面試,都應該提高警覺,任何關於個人訊息或銀行賬戶號碼的問題,以及承諾發送支票應付在家工作設備的要求,都要小心有詐。默里還提到,年輕人未必懂得分辨正常要求或可疑舉措,有需要時應與家長、兄姊或值得信賴的導師商量,以防萬一。本報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