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余非 星島中文電台時事觀察
七月下旬,刀郎新歌《羅剎海市》爆火。以下是對刀郎新歌用時事角度下的觀察。
刀郎原名羅林,漢族人,四川出生。他的歌有新疆風味,是因為太太是新疆人。受太太影響,他廿多歲便去新疆採風,受當地風土人情薰陶。刀郎是創作型歌手,寫歌、演唱、製作等一手包辦。2001年他曾推出新歌,但不成功。令他走紅的是2004年推出的專輯《2002年的第一場雪》。當時33歲。這專輯內有不少歌曲在沒有大後台宣傳下,由新疆紅遍全中國。刀郎在往後六、七年仍然紅。但他沒有融入娛樂圈。2011年中國內地娛樂圈舉辦「音樂風雲榜-10年盛典」,刀郎的作品入圍。不過當時的評委那英說刀郎的作品缺乏音樂性,入圍難以服眾,於是推翻刀郎的入圍資格。當時刀郎的反應很淡然。他說:對娛樂圈的獎項,無需太認真。題外話,香港的譚詠麟和台灣的羅大祐也十分欣賞刀郎。刀郎很怡然自得,是個有性格的創作歌手,所以我不認為近日引起熱議的新歌《羅剎海市》是諷刺、影射那英、汪峰等人。刀郎格局沒那麼窄。
刀郎在2020年曾推出專輯《彈詞話本》。之後用真名羅林推出專輯《如是我聞》,12首曲的歌詞都來自《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以下分享我對《羅剎海市》事件的看法。
《羅剎海市》是清代蒲松齡《聊齋志異》的其中一篇。小說《羅剎海市》描寫一個虛無縹緲的國家,那裡美醜顛倒、是非黑白顛倒,愈是猙獰怪異,愈被認為是美和矜貴。此外,羅剎國人也愚昧無知,總之是個顛倒的國度。而小說主人公馬驥,有「美豐姿,少倜儻」反而被敬而遠之。蒲松齡《羅剎海市》本身就是諷刺一個顛倒的世界。
回頭說刀郎的《羅剎海市》,這首歌固然有很多句子的意思不容易捉得準,可是那些是製造環境氣氛、場景描述類的句子。所以,不明白「七沖」和「焦海」不重要。有人將七沖和焦海解釋為是刀山火海似的娛樂圈,也有人認為是人體的七門和三焦四海的簡稱,跟人體排洩有關。我個人認為,不需要把環境氣氛、場景描述等句子扣得太實太死。甚麼「一丘河」、「苟苟營」根本不需要實解,我認為那些曖昧句是帶人遊花園、虛晃的句子,旨在帶出一個模糊的故事環境和氣氛,承載歌詞中含有批判、諷刺意味的句子和意思。
舉例,歌詞:「那馬戶不知道他是一頭驢,那又鳥不知道他是一隻雞……」一隻雞把自己當成鳥,一隻驢把自己當成馬,這類句子的諷刺意味很明顯,令人想起沐猴而官、水鬼升王、也文也武、不知自己斤兩……這類味道。此外「他見這羅剎國裡常顛倒,馬戶愛聽那又鳥的曲,三更的草雞打鳴當司晨」諷刺意味也非常清晰。而「勾欄從來扮高雅」就更加容易讀懂。你不知道「勾欄」的意思不要緊,你一定聽得明白「扮高雅」三個字的意思。而「自古公公好威名」指太監宦官、不完整的閹人最好弄權。至於刀郎曲詞入面的馬驥就更加容易解讀,本身是美而俊的人落在以醜為美、顛顛倒倒的羅剎國,自然是「龍游險灘流落惡地」,自然見盡人間顛顛倒倒的不平事。整首歌的諷刺意味、散發的不平鳴,根本很容易便感受得到。全首歌固然有難解的句子,可是以下這些歌詞不難理解——「不管你咋樣洗呀都也是個髒東西」、「豈有畫堂登豬狗,哪有鞋撥作如意」聽得人很爽,完全是生動傳神的嬉笑怒罵。
最後做一點歸納。不再舉例了,總之刀郎的《羅剎海市》只要跳開猜謎般的句子,歌詞內對顛倒、荒唐,不夠斤兩的人全都成了頭面人物、作威作福……等等的諷刺,一點也不難明白。
所以我的看法是,刀郎的《羅剎海市》有一份不平鳴,有一種對顛倒不公的諷刺。而這首歌之所以受歡迎,會不會是整個中國社會、社會內不同人面對自己的所見及人生,都需要這種諷刺和發洩。刀郎將諷刺和不平鳴寫成密碼一樣,於是不同人、不同範疇,但心內都有不平鳴的人,都可以代入曲意。很有趣,有香港朋友轉這首歌給我,表示:像是說香港當前清一色的政壇;另一位香港朋友則表示:像是說香港政府和整個社會。所以,不同人都很容易找到代入的角度,甚至跨地域。
總之,刀郎的《羅剎海市》,只要是生活在充滿顛倒、荒謬的地方,心內有不平的人,都會找到共嗚。而歌詞加了不容易解釋清楚的密碼,讓人更加放心點讚。我個人很喜歡《羅剎海市》的旋律,刀郎的聲音在滄桑中很有味道。歡迎大家找這首歌來聽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