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網路流傳一段瘋狂視頻,聖地牙哥拉霍亞灣有兩隻公海獅在岸上互相衝撞,其一憤怒吠叫衝向海灘遊客,動物專家稱該場景正反映出動物繁殖期間的典型行為。
《洛杉磯時報》報道,動物專家指出,加州大多數海獅出生在沿海海峽群島,但隨著拉霍亞灣在過去十年中成為海獅交配、生產和休息的主要地點,類似場景發生在距離人類更近的地方。
本週發佈在社交媒體上的一段視頻顯示,海獅朝海灘上遊客吠叫,牠們在沙灘上奔跑,一隻海獅則從海中沖向岸邊,群眾倉皇逃跑。
視頻中依稀可聽見一人警告遊客給予動物一些空間,他說:「大家請給大型公海獅足夠的空間,牠們會咬人,同時也是受保護的動物。」
加州海岸近期發生多起海獅咬人事件,但專家認為,該行為可能是由於有毒藻類持續大量繁殖所導致。
專家指出,高濃度軟骨藻酸產生的神經毒素會使海獅和海豚在食用攝入藻類的魚時生病。
拉古納灘太平洋海洋哺乳動物中心的戴明博士(Dr. Alissa Deming)解釋道,視頻中的海獅並不是因為有毒藻類而表現出攻擊性,公海獅在交配季節通常不會吃那麼多魚,大部分時間都在爭奪領地和試圖交配,遭受癲癇發作並咬傷海灘遊客通常是母海獅。
戴明表示,視頻中的海獅試圖佔領地盤,以便在繁殖季節高峰期吸引異性。
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管理局稱,公海獅在交配季節會更加積極地捍衛領地,牠們也會像狗一般吠叫,當對環境感到不安或聞到人類氣味就會跳進海中。
海獅受到《海洋哺乳動物保護法》保護,禁止狩獵、騷擾、捕獲和殺害。
戴明強調,公眾應尊重牠們並保持適當距離,尤其是在交配季節,避免接近拍照。洛杉磯訊

視頻顯示,公海獅朝海邊遊客吠叫。CBS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