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假招聘廣告猖獗 求職者謹防身分被盜

人力資源專家表示,市面上出現越來越多虛假招聘廣告,誘騙申請人提交個人資料,以作其他犯罪之用。 網上圖片

人力資源專家表示,市面上出現越來越多虛假招聘廣告,騙徒會以遙距在家辦公為招徠,誘騙申請人提交個人資料,然後竊取其信息和賬號密碼,以作其他犯罪之用。

《華盛頓郵報》報道,求職引擎ZipRecruiter的首席經濟師布伯(Sinem Buber) 表示,連月來不少民眾求職心切,歹徒趁虛而入後令這些騙案大量增加。領英(LinkedIn)、Indeed等其他求職網站也說,正試圖清除虛假的招聘機構及其廣告,未來會為可疑職位貼上標記,方便民眾辨識,但截至目前,已有不少無辜市民墮入圈套。

本身任職透析技術人員的邁娜(Lisa Miner)表示,她今年一度以為找到理想工作,可在連鎖藥房CVS任職,後來才發現有詐。根據邁娜描述,當時她已通過技能測試,更獲得聘書,隨後對方透過電郵賬戶與她聯繫,先送上3500元的支票,要求她在特定供應商處購買工作用品,邁娜感覺有異於是測試,結果發現支票果然不能兌現,懸崖勒馬躲過了一劫。

防騙專家提醒民眾,尤其要提防那些宣稱工作輕鬆又報酬豐厚的職位,應從不同渠道核對信息,儘可能詳細掌握資料。專家解釋,合法機構聘人時都會列出具體的職責範圍,相反需要求職者收取某些東西、或將東西重新包裝後轉寄到其他地方的工作﹐很可能涉及犯法活動。

此外,求職廣告若錯字連篇或句子語法錯誤,亦應引起民眾警惕。專家提醒大眾,需特別核查公司名稱、電郵地址或網址,大部份公司都有自己的網站,網民可查閱機構是否在領英等社交媒體設有賬號,並翻查員工評論網站Glassdoor的留言等。

尤其重要的是切勿提前支付任何費用,對方若以整理資料、培訓、測試為名而索取金錢,相當可能就是騙局,歹徒也可能寄送不能兌款的支票,藉此騙取當事人的信任。本報訊

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