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高額彩禮 已成生育攔路虎

中國政府近年為鼓勵人口多生,推出了不少措施。這些措施針對的問題是多方面的,涉及習俗、經濟、醫學等領域,「高額彩禮」就是其中之一。最近,中國十七個國家部門聯合發文提出,為了建立生育友好社會,需要破除婚嫁大操大辦、索取高價彩禮的陳規陋習。

這\xf9堜珨〞滿u高額彩禮」是個甚麼概念?有關機構的研究認為:彩禮作為傳統習俗,無論城鄉都一直存在。相對而言,農村地區的彩禮更為盛行,對婚育的影響也更大。天價彩禮在這些地方的價位,從八萬八千到十八萬八千,到二十八萬八千,甚至更高都有。排在前面的省份是華東的浙江、江西、福建,東北和華北的黑龍江、遼寧、內蒙古、山西。北京、上海、天津等中心城市以八萬左右居於全國平均線附近。比較富庶,卻低於平均線的省市有廣東、江蘇、重慶、四川。除了禮金,不少地方還有要求男方提供房子、車子和金飾的。大量普通人家為了幫助兒子成家立業,掏空了一輩子的積蓄,欠下了難以還清的債務。

高額彩禮的存在與走高,與人們的觀念有關,也與社會經濟的發展有關。首先,在不少中國人中,特別是在農村人口中,喜歡攀比炫耀之風仍在。他們認為結婚娶親是家庭大事,彩禮少了,沒有面子,親友面前抬不起頭。

其次,與適婚年齡段的男女比例也有關系。據統計,中國三十歲到三十九歲的男性中,目前約有一千一百九十六萬人處於非婚狀態,而相同年齡段的女性,只有五百八十二萬人處於非婚狀態。數據看出,未婚男性遠多於女性。加上農村女性離開鄉村,進入城鎮的人數越來越多,這也意味著農村\xf9堛漸摹B女性越來越稀罕。所謂「物以稀為貴」,有女出嫁的農村家長提出較高的禮金要求,急於娶媳婦的家庭為達目的,不惜代價,把禮金越拱越高,也就不奇怪了。

再次,經濟算計可能是更重要的原因。雖然有些家長會把禮金作為自己養育女兒多年付出的補償,但在實際上,真正這麼想的家長還是不多的,尤其是城市家庭。那麼,為甚麼有些家長還是索要高額彩禮呢?原因有二:一是為女兒嫁到男家後準備一點儲備基金,萬一小家庭遇到困難,用來補貼家用。二是為將來兒子娶媳婦準備資金。不少家庭不止一個兒女,如果能將女兒以高額彩禮嫁出去,將來兒子就有錢娶媳婦了。

中國是禮儀之邦,婚姻嫁娶中,無論給彩禮,還是受彩禮,都屬情理。至於數量多少,也要看雙方的經濟能力。有能力的給多一點,沒有能力的少給一點,只要彼此理解,有商有量,都不是甚麼大事。但如果過分要求,設定過高標準,而且沒有商量餘地,就會耽誤年青人的婚事。事實上,現在已經有不少年輕人由於沒有能力接受過高的彩禮標準,面對意中人只能望而卻步。

中國政府面對眾多青年不願結婚,不敢結婚,不願生育,人口增長一路下降,能夠拿出來的辦法卻不多,怎能不著急。於是,一些地方通過社會輿論、鄉規民約和城鄉基層組織提倡節儉辦婚事,勸喻民眾不要索取高額禮金,甚至規定了喜宴每桌酒席的餐標。也有一些地方試圖通過改善教育、醫療、住房等公共服務,降低年輕人構建小家庭的成本,減輕上一輩的財務壓力,希望扭轉收取高額彩禮的傾向。這些方法也不是毫無效果。但結婚畢竟是家庭私事,過多干預又會引起侵犯個人自由的質疑。所以,無論採取甚麼措施,都只能適可而止,不能過於粗暴。在此情況下,彩禮問題能不能解決,恐怕只能「騎驢看賬本」,走著瞧了。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