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鼠換現金

馬來西亞馬六甲野新市因為鼠患嚴重,市議會最近舉辦了一個抓老鼠的有獎運動,叫作「老鼠換現金」。參加這個運動的辦法很簡單,當地市民在今年八月底之內,只要抓到老鼠送去政府規定的地方,由政府機構統一處理。每隻老鼠不管生死,都可換大約等於五塊港元的現金,多勞多得,多抓老鼠多獎金。

  據說參加的市民很踴躍,只是有些開始行動的人覺得捕鼠不易,說不指望可以賺多少錢。

  經濟學有一個理論,叫作「眼鏡蛇效應」,起因於英國人統治印度時期的逸事。話說當年英國人統治印度,發現印度眼鏡蛇為患,毒蛇多得不得了,政府若出手滅蛇,要花費十分龐大的人力物力,但如果不管,蛇患又實在令人頭痛。

  這時候,殖民政府中有人想了個辦法,搞了一個「捕蛇有獎計劃」,叫印度人去抓蛇,抓到交給殖民地政府,每條蛇明碼實價,多抓多賞。希望這樣發動群眾,撲滅蛇患。此招一出,果然激發了印度群眾的積極性,全民出動,每天都有許多人提著眼鏡蛇來領賞。英國殖民官因此高興了一陣子,但結果發現野生的眼鏡蛇並沒有明顯減少,而許多印度人卻開始飼養眼鏡蛇了。英國人如夢初醒,連忙取消了這個獎勵計劃,養蛇的印度人見無利可圖,就把飼養的蛇都放了出去,蛇就愈發多了。

  「眼鏡蛇效應」就是指為解決某個問題想出個屎招,結果令問題更加惡化。

  如今看到馬來西亞這個「捕鼠有獎運動」,不由想起「眼鏡蛇效應」的起因,還好馬來西亞官員比英國殖民官聰明,獎勵計劃設了兩個月的時限,令馬來人民即使想養老鼠也來不及,不然,經濟學上,又要多一個「效應」了。

Uncategoriz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