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urchToo」運動回歸 料揭更多教堂性侵醜聞

■「#ChurchToo」在最近數周重現,觀眾可在媒體上見證受害人和權益份子就此議題發聲,圖中為科羅拉多州的伍德森,批評現時性侵問題在教會和宗教場所間猶如流行病。 美聯社

南方浸信會(Southern Baptist Convention)公開調查報告,披露更多教會性侵的內情,發現除了女性在年幼時曾遭牧師侵犯外,阿米希(Amish)族裔和門諾派教徒(Mennonite)的年幼信眾也淪為受害者。分析表示,對抗教會性侵的「#ChurchToo」運動已經回歸,聲勢將會更加浩大。

美聯社報道,多年來性侵受害人和關注人士一直要求教會,面對以往的不光彩歷史,並且實施改革杜絕問題,到了2017年,隨著民間興起保障女性的「#MeToo」運動,宗教界亦出現「#ChurchToo」浪潮。

事隔數年後,「#ChurchToo」運動再次升溫,最近數周民眾都可在媒體發現,越來越多受害人和權益人士為此發聲,其中關注性侵倖存者的倡議人士辛頓(Jimmy Hinton)批評,這個問題在宗教界已成瘟疫,各方需要努力解決。

南方浸信會為此公布獨立調查報告,承認在過去近20年,機構為了維護聲譽,曾經包庇涉嫌犯下性侵罪行的神職人員,由於浸信會本周將在加州舉行年度會議,預計屆時的改革呼聲將更加高漲。

曾經公開控訴的受害者蓋普哈特(Bobi Gephart)表示,大量案件曝光並不讓人意外,她也收到全國民眾對她的鼓勵,當中有人分享自己被性侵的經歷,可見社會已經覺醒。

也有支持者表示,除了教會改革之外,政府也能調整法律條文。

其中關注門諾派教徒性侵問題的格里芬(Misty Griffin),最近便發起聯署,要求國會通過《兒童權利法》(Child’s Rights Act)。

倡議截至本月初已得5000多人簽名支持。民間希望,國會要求所有教師、宗教人士以及家庭教育工作者接受訓練,掌握防止兒童虐待和疏忽的應對知識,發現端倪後需要通報事件。格里芬形容,在宗教體制的高壓下,受害者往往不知如何求助,因此這類立法至關重要,可讓民眾必要時得到援助。本報訊

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