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爽)
閨密有天讚我有「鈍感」,她說我「活得很有韌勁兒,是很高級的那種鈍感力」。這個詞在我還是第一次聽,乍看上去像是「遲鈍」的意思。好奇之下搜索了下它的來源。
原來在二○○七年日本作家渡邊淳一最先創造了這個詞彙,並以此命名了他的雜文集《鈍感力》。當年已經有上百萬的銷售量,隨著流傳,最近成了內地的新進潮語。大概的意思就是一種修心養性,不急不躁的生活智慧。對周圍不太敏感,對外界的雜音反應稍慢,更專注做自己的事情,其他紛擾好像與他無關。共鳴一笑之餘,感歎我這反射弧頗長的人,竟也迎來了拍手讚美的高光時刻。韓劇\xf9埵野y經典台詞,一位路人老婆婆站在街上唸叨:人活得久甚麼都可能遇到呢!
您或者身邊的人是鈍感力強的人麼?有幾個例子可以測試下。例子一,蚊子咬了你,疼癢難耐。但鈍感力夠強的人就硬是能忍得住不去撓癢,也不會抓壞皮膚,彷彿蚊咬如似清風拂面。例子二,同事含沙射影的說是非,話語之外的意思需要揣測和思考。擁有鈍感力的人聽了就算察覺,也很快拋諸腦後,繼續專注做自己的工作。例子三,拍拖對象說起過往情史,多數人都會偵探上身,推理聯想,暗暗記錄在案。自帶鈍感力的人即使對方說錯了甚 ,基本上輕鬆錯過,轉頭就忘了。
聽起來不錯吧,這個詞彙為缺乏敏銳洞察力的金魚腦們找到很好的理論依據。原來粗枝大葉的活法一樣有人為之叫好。我用了「大半生」時間希望自己改掉這慢條斯理的被動,卻成了別人眼中的高情商,快樂前行的典範。
人生來不是要競爭要優勝劣汰的麼?不是要思維夠敏銳反應夠快麼?或許這種逍遙的遲緩只不過是人類憧憬達成的那一彼岸。有些個性縱使幾十年也無法改變,但欣賞自己的特質還是很開心的。去讚揚一下你身邊有「鈍感」的人吧,這種鼓勵讓人發自內心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