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爭持續已經超過一星期,在本欄截稿日前,俄烏雙方代表正在白俄羅斯談判,但戰火連連下有何結果,則不得而知。這邊廂,先進國家不斷將經濟制裁力度升級,那邊廂,俄羅斯總統普京則未示人以弱,日本作為歐美盟友,即使不宣布甚麼自家制裁措施,每天起來已經收到一大堆清單,只要跟著做,就繼續是國際社會的一員了。
烏克蘭在一九九四年放棄核武,被視為是俄羅斯肆無忌憚揮軍西征的原因,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與保守派議員近日提出日本應該認真討論國防問題,探討能否持有或借用核武的可能性,以收懾敵之效。對此,現任首相岸田文雄立刻表示反對,指有關討論有違日本的「非核三原則」,作為政府之首不能同意云云。
「非核三原則」,即不持有、不製造、不引入核武,原創者據說是上世紀六十年代首相佐藤榮作。那時候,日本面對中國成功研發核武的威脅,佐藤榮作一邊提出「非核三原則」來安撫國內反對聲音(當年,離廣島與長崎兩地被原子彈襲擊,還未到三十年),另一方面則與美國達成共識,獲後者提供核傘支援。在那個日本相信「國連」(即聯合國)、日美安保條約、日中友好和日露友好(露西亞,即日語俄羅斯)的美好年代,這種「手中無核,心中有核」的想法,似乎不可動搖。
俄烏大戰之後的短短數天,以上觀念已經被徹底改變,歐洲各國一是提出擴軍,一是提出要加盟NATO,依靠他人提供自身國防然後安枕無憂,原來是南柯一夢。岸田文雄嘴巴說謹守「非核三原則」,眼睛則密切注視事態發展,日本重新投身軍備競賽之日,該不遠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