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埠選區有變動 維勒貴絲選區大變樣

本報記者榮筱箐紐約報道

紐約州議會周日和周二分別公布了選區重劃國會議員和州參眾議員選區的地圖方案,亞美法律援助處2日發出的分析顯示,華埠的參眾議員選區版圖均出現一些變化,而在國會議員選區方面,華埠不再歸屬目前由國會議員維勒貴絲所代表的第7選區。法拉盛選區基本保持不變,日落公園地區在參眾議員選區中都保持了完整,但在國會議員選區版圖上被一分為二。法援處對新版地圖表示失望,認為這三套地圖均為從保護在位議員利益出發,漠視了社區利益。

法援處的分析指出,亞裔是紐約市和美國增長最快的種族群體,因為亞裔人口的增長才使紐約州原本可能失去的兩個國會議員選區減少到了一個。亞裔人口在布碌崙增長了43%,皇后區增長了29%,曼哈頓增長了24%。但這套新版重劃地圖並沒有反映出亞裔人口在過去十年中發生的變化。
從州眾議員版圖看,皇后區Richmond丘和霧淞公園地區沒有按照之前少數族裔維權團體繪製的「團結地圖」的要求,被合併為一個選區,而是被分在第24、31和38三個選區,這種劃法將使這裡的南亞裔居民根本無法選出自己的候選人。
目前由牛毓琳代表的第65區在重劃版圖上仍然包括華埠和下東區地區,但不再包括世界貿易中心地區,該區目前白人是最大族群,重劃後仍然如此,白人佔 39%,亞裔佔37%。
目前包括日落公園和賓臣墟的第49選區基本保持不變,仍然是亞裔比例過半的選區,亞裔比例為57%。賓臣墟第47選區也保持不變,這個區亞裔占到42%。由金兌錫代表的法拉盛第40選區亞裔佔69%,重劃地圖上大致保持不變。包括法拉盛、新鮮草原、貝賽、奧克蘭花園的第25區在重劃地圖上仍然是亞裔過半選區,但奧克蘭花園的部分地區劃給了第26區。
州參議員選區方面,新版地圖將目前日落公園和賓臣墟被切割得支離破碎的局面,將這些社區與周圍類似的社區合並,使所有居民受益。目前由卡文納代表的華埠下東城第26選區大體保持不變,但做出了一些改進,不再延伸到布魯崙綠點等地區,使該選區完全位於曼哈頓下城。
目前由劉醇逸代表的第11和史塔文斯基代表的16選區均出現變化。第16區不再以法拉盛為中心,而是包括進艾姆赫斯特和新鮮草原,使這個選區從目前亞裔佔59%的亞裔過半區變成亞裔佔42%的亞裔為最大族群區。而第11選區則從目前亞裔比例為42%的亞裔最大族群區,變為亞裔佔58%的亞裔過半區。
國會議員選區方面,目前由孟昭文代表的第6區保持不變,該區亞裔佔到44%。而由維勒貴絲代表的第7區則出現巨大變化。這個目前包括華埠、下東區和日落公園的選區中,華埠被拿出來和日落公園的華裔聚居地區以及賓臣墟一起併入第10選區。原本屬於第7選區的日落公園西語裔聚居區也被分出來歸併到史丹頓島的第11選區。
這樣,在新版重劃地圖上,第7選區的西語裔人口從37%減少到了36%,亞裔人口從20%減少到了13%,而白人人口從31%增加到35%。這種劃法也使日落公園地區被一分為二,不利於該地區的華裔和西語裔建立聯盟。

紐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