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智華)
香港地,投資商品N咁多種,多年來幾乎必賺的,只有買樓一種。
這個並非投資者精明過人,只是純因政府的高地價政策,令樓市不停飛升,再加上美國亂印銀紙,搞到利息近乎零,自然通貨狂脹,樓市正是受惠的商品。
不過,樓市之外,投資者買乜也有八成機會損手爛腳,包括股票。
小弟凡做「退休投資分享會」,例必千叮萬囑,請小股民切勿亂買股票,因這個鱷魚潭龍蛇混雜,罕有對小股民具良心的大股東。事實,雖然有幾千隻股票,真正值得投資的,只得十隻八隻!
大股東搵小投資者笨其中一種手法,為將股票價位舞高弄低。若能搞到低低時,就反手來一招私有化,令散戶哭笑不得。
點解?因若佢成功通過私有化,等於成 肥豬肉吞晒,食剩先畀少少皮你。
若唔通過,又係弊。因大股東持貨極多,絕對可以令股價再低處未算低。這情況下,你除非同佢天長地久鬥長命,否則,唔知股價幾時會浮返上水面。
最新例子,當然是華人置業。出價擺明令小股東 過辣雞咁低,當然被否決,就此出現攬炒情況。復牌半日即一度插三成半,死未?你係小股東, 住呢類股票,只可喊三聲。
另一隻雷蛇也如是,二○一七年上市,IPO三點八八元。衰 幾年後,今年開始賺錢,竟立即宣布以二點九二元私有化。你話係咪當小股東豬頭?蝕就陪你捱「投資期」。一開始賺,就畀個衰價想全部據為己有?呢個大股東立下乜心腸呢?
另一單又係令人氣頂,連鼎鼎大名的馮國經家族也如是。利豐去年股價跌至五毫時(有冇人知點解可以「質」到咁低?),好似好慷慨,提出每股一點二五元,總共付出一○七億元私有化。當小股東以為「執到寶」時,原來佢搞掂後,一個轉身以二百八十一億元賣掉畀全球最大貨櫃集團「馬士基」,一來一回賺 超過七十億元。
小股民會點睇呢 「大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