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的小範圍研究發現,新冠病毒Omicron變種潛伏期較短,患者感染後相隔72小時就會出現症狀。研究也發現,以往曾經確診的人二度感染Omicron之後,症狀普遍較輕,科學家仍在了解背後原因,不排除這個病毒株威脅較小,但也可能是病人本身已有抗體。
綜合NBC及《華盛頓郵報》報道,CDC在這次研究中,以內布拉斯加州1個6人家庭為對象,發現這個家庭11至48歲的成員中,5人曾在去年染疫,隨後只有1人完全接種,但沒有補打加強針。專家相信,家中的48歲男子應是感染源頭,他曾前往尼日利亞,回國後將Omicron變種傳染家人。
根據紀錄,這家人本月2日證實感染Omicron,潛伏期僅約72小時,相比之下,感染新冠原始病毒株或Delta變種的人,一般相隔4到6天才會發病。
研究也發現,這個家庭5名二度染疫的成員, 感染Omicron後的病徵都輕於第1次感染,其中4人首次染疫時喪失味覺或嗅覺,但這次沒有出現同樣情況,另外4人首次染疫時曾經發燒,但這次只有2人發燒。在這6人當中,1人去年沒有確診,今年首次染疫後出現咳嗽、發燒、發冷、關節疼痛、部分部位充血等現象,但這個人和5名家庭成員都無需入院。
CDC在報告中表示,就這個家庭的例子而言,曾經確診或者接種疫苗的人,感染Omicron後潛伏期更短,症狀也會更輕,但症狀較輕的具體原因仍需確定,可能與病毒本身的特性有關,也可能患者本身就有免疫力。至於家中唯一完全接種的人依然染疫,原因可能在於接種時間較早,事後又沒有補針,因此免疫力下降。
政府數據顯示,截至本月25日的那個星期,Omicron已經成為主要致病病毒株,全美新增病例中接近60%與此有關。本報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