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巴嫩塞浦路斯終結20年僵局,地中海能源競賽格局生變

根據美聯社報導,黎巴嫩(Lebanon)與塞浦路斯(Cyprus)於週三簽署了一項延宕已久的海上邊界協議,結束了長達近20年的僵局。此舉有望為地中海的石油和天然氣勘探鋪平道路,尤其在歐洲急於尋找俄羅斯燃料替代品的當下,具有重要戰略意義。黎巴嫩總統約瑟夫·奧恩(Joseph Aoun)與塞浦路斯總統尼科斯·赫里斯托祖利迪斯(Nikos Christodoulides)在黎巴嫩首都貝魯特(Beirut)外的巴卜達(Baabda)總統府共同簽署了這份協議,正式敲定了雙方早在2007年就已草簽的初步協定。

在簽署儀式後的聯合記者會上,赫里斯托祖利迪斯總統稱之為一項「歷史性協議」。奧恩總統則表示,這次簽署向所有希望與黎巴嫩合作的各方發出了「一個明確的邀請」。這份協議的最終簽訂,標誌著兩國在能源合作與地區穩定方面邁出了關鍵一步,為未來地中海東部的資源開發奠定了法律基礎,也為黎巴嫩走出經濟困境帶來了一線曙光。

協議背景與20年僵局

回顧歷史,該協議的初步版本雖於2007年便已簽訂,但進程卻一波三折。儘管塞浦路斯方面早已批准了該協議,黎巴嫩卻因與鄰國以色列(Israel)存在海上邊界爭端,加上國內長期的政治危機,遲遲未能完成批准程序。塞浦路斯首都尼科西亞(Nicosia)曾在2012年提議進行調解以打破僵局,但並未成功。直到2022年,在美國的斡旋下,黎巴嫩與以色列就海上邊界問題達成了一項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協議,才為今日與塞浦路斯的協議最終簽訂清除了主要障礙。

地中海能源新格局

對於深陷多年嚴重經濟危機的黎巴嫩而言,啟動離岸勘探是獲取急需資源、重振經濟的希望所在。除了與以色列的邊界問題塵埃落定,黎巴嫩仍需與鄰國敘利亞(Syria)達成海上邊界協議,但敘利亞在總統巴沙爾·阿薩德(Bashar Assad)被推翻後,國內政局動盪,為談判增添了不確定性。另一方面,塞浦路斯將從該協議中獲益匪淺。隨著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歐洲各國正積極尋求能源供應多元化,以減少對俄羅斯天然氣的依賴。赫里斯托祖利迪斯上週表示,在塞浦路斯外海發現的約20萬億立方英尺天然氣,最快可能在2027年運抵歐洲市場。此前,由於與黎巴嫩的協議懸而未決,塞浦路斯無法在鄰近黎巴嫩水域的地區進行勘探,限制了其油氣資源的開發潛力。

儘管近一年前達成了脆弱的停火協議,黎巴嫩南部地區仍幾乎每天面臨以色列的襲擊。奧恩總統已表態支持與以色列就停止敵對行動進行談判,以避免國家陷入新的戰爭。此外,這個地中海國家還面臨著重振經濟的艱鉅挑戰,其中包括改善與沙特阿拉伯及其他海灣國家的關係。這些國家長期以來對真主黨(Hezbollah)武裝組織感到不滿,而該組織近期也抵制了旨在解除其武裝的嘗試。

來源:美聯社

封面來源:美聯社

即時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