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制舉報虐兒|半數兒童不信任補習班、興趣班職員 救助兒童會冀擴大範圍

《強制舉報虐待兒童條例》將於明年1月20日生效,香港救助兒童會今(26日)發布《香港兒童的聲音:對機構安全與友善環境的期望》報告,發現有半數的受訪者在私人補習中心、活動中心或興趣班等機構,未能有值得信賴的職員;亦有近三分一受訪者認為意見未被職員認真對待,反映其在活動機構中缺乏安全感。

超過一半人每星期至少參加一次課外活動

是次調查於今年5月至9月進行,一共訪問587名年齡介乎9至17歲的兒童,有超過一半人每星期至少參加一次課外活動,兩成人每星期參與三次或以上,最常去為補習中心(63%),其次為課外活動中心(42%)及運動班(38%)。當中亦發現有超過五成兒童認為職員的友善態度可令他們感到安全,亦有逾六成認為清晰的個人資料政策能提升安全感。

香港救助兒童會總幹事曾迦慧。
香港救助兒童會總幹事曾迦慧。

 

香港救助兒童會香港項目總監黃碩紅。
香港救助兒童會香港項目總監黃碩紅。

 

聖方濟各大學湯羅鳳賢社會科學院院長黃於唱。
聖方濟各大學湯羅鳳賢社會科學院院長黃於唱。

 

有份參與研究的中五學生丘倩熒。
有份參與研究的中五學生丘倩熒。

 

兒童研究員、中六學生田浚陽。
兒童研究員、中六學生田浚陽。

 

救助兒童會:《條例》未涵蓋機構職員 憂存漏洞

香港救助兒童會總幹事曾迦慧認為,除了學校,兒童最常去的是補習社及興趣班,然而《條例》未涵蓋到該範圍的職員,故擔憂實施後或會出現漏洞。若兒童在家中或學校受傷害,但在機構中無可信賴的職員,兒童會求助無門,亦不願表達意見或疑慮。

她強調虐兒個案是「一宗都嫌多」,《條例》生效只是第一步,更重要是令社會有「守護兒童」文化,亦提到研究是「兒童心聲」,加上有6名兒童研究員參與,希望從他們的角度,了解其如何看待活動機構,以及期望怎樣的兒童友善環境,令他們也可以發聲,以促進兒童參與的權利。

安全環境對兒童非常重要

有份參與研究的中五學生丘倩熒表示,自2024年底參與研究,負責前期設計、試行及訪談工作等。同樣作為兒童的她透露,日常會有頗長的時間在教育中心,她認為即使人手不足夠,也可以從「小改進」開始,例如有些補習社設有全透明的玻璃窗戶,職員走過也可以看到課室的情況,「起到監管作用之餘,亦令兒童感覺自己是被尊重。」

另一位兒童研究員、中六學生田浚陽認為,兒童是很相信成人,故安全的環境對兒童是「非常重要」。在參與任何課外活動前,「安全」亦是一個基礎,若缺乏安全,兒童會存疑慮,甚至出現心理壓力。他認為半數受訪者未能信任活動機構職員,主要原因是彼此缺乏溝通,加上兒童不會直接表達意見,「若職員未能及時觀察,很多時便會忽略兒童的心聲。」

香港救助兒童會提出數項建議,包括擴大強制舉報責任至所有接觸兒童的職位及專業人員;建立兒童友善的反映意見及舉報渠道;制定守護兒童指引;擴大性罪行紀錄查核至可能與兒童接觸的人士。

該會亦呼籲家長要了解活動機構有否守護兒童政策,包括員工與兒童互動準則、聘請員工前有否索取性罪行紀錄查核,甚至遇到意外是否有清晰處理流程。另一方面亦要主動與機構溝通兒童需要,並實地視察環境。

記者:何姵妤
攝影:何家豪

即時港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