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智華
有記者大發現,發現乜?原來近期問題叢生的樓盤大業主及家族,從不買或住自己興建的樓盤,反而非常積極買及入住行家樓盤。
講出\u569f可能好怪雞,其實正常到震。
N年前,著名地產集團CEO與小弟飲多兩杯時,坦白講:「碌Sir,我點會買或住自己集團的樓呀,未煩過咩?首先,講旗下樓盤質素,邊個清楚得過我?由規劃、設計到用乜材料,全部瞭如指掌。賣樓時,我當然有咁正講到咁正啦,但實情係點,完全心照!另外,更百分百絕不會住旗下物業,包括多層大廈或獨立屋,幾大唔制!」
各位,點解?其實是常識。任何住客見到地產集團CEO是鄰居,起初當然滿心歡喜,因為——喂,佢都買/住,肯定是信心保證,今次掂晒。
不過,邊有包生仔?CEO集團的樓,著名入伙已貼滿黃色紙仔,即N咁多頭暈身\u3deb,一般住客滿肚火時,會點?分分鐘午夜拍CEO門「問候」\u35ce,你估會同你客氣?如此,你幾高AQ都會畀躁火住客搞到人都癲。
呢,住行家樓又唔同,變\u5497自己也是客,咁就安全得多啦。
另外,最近與地產界好友晚飯,佢又話:「碌Sir,點醒你\u5572讀者呀!近兩年落成的新樓,鬥平出售,發展商蝕到嗌阿媽。當然會建築材料及判頭人工鍊到乾乾淨淨。大判唔掂,當然卸落二三四判身上,人人\u3deb過火屎,搵乜出氣?所以,新樓牆內見廁紙拖鞋汽水罐\u22ef…有緣有故\u35ce。總之,一聽到樓盤曾發生工潮或地產商拖數的,你就要小心,樓宇質素必受影響,因而市價貶值。仲有,可能一入伙就N咁多設備問題,甚至漏水,好大鑊\u35ce。記住,買樓市旺時落成的二手樓,最有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