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晶片龍頭英偉達剛公布亮麗業績,惟電影《沽注一擲》原型、著名對沖基金經理Michael Burry繼續向AI熱潮潑冷水。他在社交平台X上連發多篇帖文,對會計帳目、能源效率以至資金交易多方面狙擊,更直指所謂的AI真實終端需求「小得離譜」。
黃仁勳力撐AI非泡沫 CFO:舊晶片仍滿負荷
英偉達周四公佈最新業績,營收創新高,並發布樂觀增長預測,刺激股價周四早段曾升5%至196美元,隨後受美股大盤拖累,收市倒跌逾3%。
面對市場對「AI泡沫」的質疑,英偉達CEO黃仁勳在業績會上反駁,指從公司角度看到的景象完全不同。CFO Colette Kress亦表示,得益於CUDA軟件,即使是6年前推出的A100 GPU目前仍滿負荷運作,並預計2030年AI基建規模將達3萬億至4萬億美元。
舊晶片耗電高 推遲設備折舊誇大收益
不過,Burry隨即發文,指英偉達的客戶繼續使用舊晶片,在會計上只是推遲設備折舊以誇大收益,直言這不意味著晶片的「使用壽命」更長,因為這「混淆了物理利用與價值創造」。他以航空公司為例,指舊飛機雖可提升假日季節的運力,但利潤微薄且不值錢。他更強調,舊款晶片能源效率遠遜新款,因此客戶可能要支付更昂貴的電費。
Burry緊接下一篇帖文更點名英偉達與OpenAI、微軟及甲骨文等巨頭之間存在「閉環交易」。他表示,真正的終端需求小得離譜,幾乎所有客戶的資金都來自經銷商。
英偉達回購策略 損股東收益
此外,Burry亦批評英偉達的回購策略,指英偉達自2018年以來雖回購近1130億美元股票,但它還有4700萬股未發行股票。另外,雖然在此期間股票激勵為205億美元,但股票激勵稀釋的實際成本為1125億美元,使股東的收益減少了50%。
他在最後的帖文更將矛頭指向ChatGPT母公司,質問「再問一次,OpenAI是當中的關鍵。誰能說出他們的核數師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