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心靈碰撞」 《猴王悟空》彩排

/

歌劇《猴王悟空》劇照。三藩市歌劇院提供

金光翻湧,鼓聲震撼。當那隻石破天驚的猴子從岩石間躍出,古老的東方神話與西方歌劇的旋律在同一個瞬間交會。三藩市歌劇院本月推出世界首演歌劇《猴王悟空》(The Monkey King),這部結合音樂、投影、偶戲、功夫與舞蹈的作品,讓《西遊記》的靈魂在現代舞台重生。

由旅美作曲家黃若(Huang Ruo)與普立茲戲劇獎得主黃哲倫(David Henry Hwang)共同創作的《猴王悟空》,以東方哲思詮釋西方藝術形式,呈現悟空從桀驁不馴到覺悟自省的心靈旅程。11月9日晚彩排前,黃若與飾演太上老君的男中音陳佩鑫(Peixin Chen)接受華文媒體訪問,暢談創作靈感與內心體會。

黃若表示,這部作品不僅是一段神話重述,更是一場精神修行。「悟空不只是英雄,他象徵人類對自由與覺醒的追尋。這部歌劇的音樂,就是他的心靈之旅。」他形容音樂是整部劇的「空氣」,讓整個戲「呼吸起來」:「從雄壯的鼓點到幽遠的梵音,音樂貫穿悟空的轉化歷程。那段《金剛經》吟誦,是全劇的靈魂時刻——悟空第一次聽見經文,也第一次看見自己。」

黃若認為,《猴王悟空》選擇在三藩市作為全球首演之地別具意義。「這裡有濃厚的亞洲文化氛圍,也有最包容的觀眾。特別是疫情之後,我們更希望看到具有正面形象的亞裔英雄,讓世界看到我們文化中不僅有溫柔與智慧,也有力量與能耐。」

在劇中飾演太上老君的陳佩鑫說,能夠把東方經典帶上西方舞台,對他而言是一份榮耀。「作為一個中國人和歌劇演員,我很自豪能參與這部作品。我飾演的太上老君,將悟空放入煉丹爐,賦予他火眼金睛。這個角色既代表天界的秩序,也隱含慈悲與掙扎。」他笑說,太上老君是「正派又有智慧的人物」,面對悟空,他既是懲戒者也是守護者。

陳佩鑫特別讚嘆音樂的多層表現力:「西方的管弦與中國樂器如琵琶、打擊樂交織,非常豐富;飾演悟空的演員又唱又跳又打功夫,舞台上有神、有獸、有人間、有天庭,配合燈光與設計,視覺震撼。」

三藩市歌劇院公關總監Jeff McMillan指出,《猴王悟空》象徵劇院邁向新紀元。「這部作品是我們對多元文化最具體的擁抱。它讓中國的神話登上世界舞台,也讓歌劇這種古老形式煥發新生命。」他強調,悟空代表勇氣與覺醒,是跨越文化界線的普世象徵。「觀眾將看到功夫、舞蹈、偶戲與光影的交織,還有那隻會飛的猴子。這就是我們對未來歌劇的願景——多元、勇敢、充滿生命力。」

導演保羅斯(Diane Paulus)則以絲綢、光影與木偶構築夢境般的舞台,讓東西方劇場語言交織成一場心靈的饗宴。歌劇《猴王悟空》(The Monkey King)將於11月14日至30日在三藩市歌劇院(War Memorial Opera House)上演共八場,全劇約兩個半小時,附中英文字幕。本報記者蘇婕雅三藩市報道

灣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