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父子籲重視精神健康

由劉玉玲主演的反映華人移民精神健康問題的電影《Rosemead》即將于12月在紐約上映,作為這部電影的投資人之一的華人朱誠和他的兒子朱恆灃呼籲華人觀眾關注華人男孩心理健康。朱恆灃研究生論文專門研究華埠男性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也是因為兒子對這個話題的研究,朱誠和太太才決定為《Rosemead》投資。他們說,影片中講述的故事雖然是極端的個例,但華人青少年、特別是男生的心理掙扎長期以來都為引起足夠的關注。

《Rosemead》根據《洛杉磯時報》刊登的一篇報導中講述的真實故事改變,講述加州聖蓋博谷腹地一個華人單親家庭,還在就讀高中的兒子身患精神分裂,而被確診絕症的母親對兒子的愛被逼到極限。華裔影星劉玉玲在片中飾演母親,當她逐漸發現兒子對大規模槍擊事件產生了令人不安的執念。隨著身體每況愈下,她采取了一系列日益絕望、道德上覆雜的手段來保護兒子,並直面他所沈溺的黑暗世界。

朱誠在中國醫學院畢業後來到美國,曾經從事生物醫學研究,之後轉行做房地產貸款。工作原因讓他接觸了很多華人家庭,手機上的聯絡人多達1萬2000個,也讓他在看到電影之前,就已經了解到了華人家庭的掙扎。「每個華裔家庭剛來時都有不同的挑戰,即使那些在華爾街工作的家長,因為工作很忙,沒有時間跟孩子更多接觸,他們並不知道自己的孩子在學校社區的掙扎。而打餐館的父母對社會了解不深,也無法指導孩子,跟孩子溝通也更難,就像電影裏的媽媽,並不完全理解和信任社區醫生,需要幫助時不知如何尋求。」朱誠說。

他說,華人家長看重的是孩子上有沒有上常青藤大學,找到好工作。他的兒子朱恆灃在哈佛大學的同學中也有很多有心理困惑,但他們很少找父母聊這些問題,而是更多找同儕開解。「有時孩子沒到疾病的程度,但家長不知如何幫助,最後拖成了疾病。一些名校常傳出華人學生自殺事件,作為父母這方面必須引起重視。」朱誠說。

朱恆灃在新州長大,從小熱衷社區服務和公民參予。他坦承從新澤西的公立高中進入哈佛大學激烈競爭的環境,這種過度並不是容易的事。他也發現學校雖然針對心理壓力有很多輔導資源,但很多同學不知如何利用。這也使他選擇了心理學作為專業,重點關注從少年到青年過渡期的心理挑戰。

本科畢業後,朱恆灃進入紐約大學讀研究生,畢業研究集中在華埠的男生成長期間面臨的挑戰。朱恆灃說,他的研究發現華裔男孩很多缺乏社交技能,他們渴望與同學建立聯繫、與家長進行深度溝通,卻缺乏相關的技能和空間去拓展。當他們想要與家長談論自己的情感波動時,往往無法開啟對話。

他說,電影中講述的悲劇原本可以避免,但主人公母子未能找到幫助男孩控制心理疾病、走出困境的途經。「精神健康挑戰是常見的事,最重要的是直面它,找到可以想面臨挑戰的人提供幫助的辦法。」朱恆灃說。本報記者榮筱箐紐約報道

《Rosemead》劇照。

紐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