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風鳳凰︱天文台:部分沿岸低窪地區或水浸 三因素決定掛更高信號 不排除12月仍打風?

天文台署理高級科學主任呂旭昇今早(10日)在電台節目表示,熱帶氣旋「鳳凰」早上已進入本港800公里範圍,天文台會在中午12時20分發出一號戒備信號,預料「鳳凰」明晚至周三初時最接近本港,屆時將在本港以東約400公里或以上掠過。

颱風鳳凰︱更高信號視乎三因素

深秋亦可有颱風

呂旭昇指,本港目前受乾燥的東北季候風影響,未來數天此股氣流仍會主導華南地區。「鳳凰」進入南海東北部後將受較涼及乾燥氣流影響,強度或再稍為減弱。由於香港主要吹偏北風,且有屏蔽效應,預料風力不會太強。

被問及有否機會改發更高信號,呂旭昇表示會視乎「鳳凰」強度變化、轉向時間及與本港距離再作評估。根據現時預測,周一晚至周二凌晨,沿岸部分低窪地區或出現輕微水浸。他又預計「鳳凰」為本港帶來的雨勢不大,僅有一兩陣驟雨。而由於季候風與颱風共同作用,較涼的內陸氣流或被帶至沿岸,本港氣溫中期或降至約20度。

他又指,11月出現強颱風並非罕見,去年同期亦有多個颱風形成,包括「銀杏」、「桃芝」及「萬宜」。雖然現已進入深秋,但2021年的超強颱風雷伊是在12月21日才「落波」,故若海水溫度仍高、氣流條件合適,不排除12月仍有熱帶氣旋在南海出現、甚至影響本港。

超強颱風「鳳凰」已進入本港800公里範圍,天文台中午12時20分發出一號戒備信號。
超強颱風「鳳凰」已進入本港800公里範圍,天文台中午12時20分發出一號戒備信號。

 

香港氣象學會發言人梁榮武。
香港氣象學會發言人梁榮武。

 

鳳凰會在未來一兩日橫過南海東北部,並轉向偏北方向移動,移向台灣一帶。
鳳凰會在未來一兩日橫過南海東北部,並轉向偏北方向移動,移向台灣一帶。

 

熱帶氣旋路徑概率預報。
熱帶氣旋路徑概率預報。

 

天文台預料「鳳凰」明晚至周三初時最接近本港,屆時將在本港以東約400公里或以上掠過。
天文台預料「鳳凰」明晚至周三初時最接近本港,屆時將在本港以東約400公里或以上掠過。

 

颱風鳳凰︱東面400公里可致吹強風 過去罕見

根據天文台預測,本港周二稍後吹6級風即強風,高地更達8級即烈風水平;周三初時吹6級風,高地同樣達8級。若本港被「鳳凰」的強風區覆蓋,三號風球的機會不低。按照天文台路徑預測,「鳳凰」會在周二晚至周三初時,於香港以東約400公里或以外掠過。翻查資料,在香港以東400公里外掠過而帶來三號風球的風暴,過去並不多見。今次風暴對香港影響的其中一個變數,是與東北季候風的共同作用。

香港氣象學會發言人梁榮武向《星島頭條》表示,從傳統氣象學角度,判定哪個系統主導香港的天氣,是要視乎天氣圖的等壓線位置。若熱帶氣旋外圍的閉合圓圈範圍覆蓋到香港,就是熱帶氣旋佔主導。截至周一早上,該環流尚未覆蓋香港,所以目前天氣仍是東北季候風主導,可是隨着「鳳凰」稍後北移接近,其外圍等壓線可能觸碰香港,屆時就到風暴主導的時期。

不過他認為哪個天氣系統主導未必是最主要考慮,真正的風力才最重要,因為秋颱帶來的風力,向來都是與季候風共同效應產生的結果。「東北季候風伴隨的高壓脊,與熱帶氣旋的低氣壓,一高一低走埋一齊,等壓線一定會頻密,亦即風力一定更大。」然而由於東北季候風帶來的乾冷空氣,同時會影響到「鳳凰」的強度和路徑,所以風暴結構會受破壞,但具體減弱速度現階段難以斷定。

本港下周起天氣漸轉涼及乾燥,梁榮武指香港秋冬天氣由東北季候風主導,這種情況下熱帶氣旋難以進入南海,加上南海水溫低,對風暴生成及維持皆不利,即使有風暴碰巧接近南海,也難以維持強度及接近香港,所以香港本年風季在「鳳凰」過後,較大機會已完結。不過他提醒天氣千變萬化,仍要不時留意天文台的預報。

颱風桃芝去年11月八號波襲港情況:

盧江球攝
盧江球攝

 

盧江球攝
盧江球攝

 

盧江球攝
盧江球攝

 

盧江球攝
盧江球攝

 

何君健攝
何君健攝

 

即時港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