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候鳥開始南遷,H5N1病毒再度在美國中西部掀起家禽禽流感浪潮。過去三十天內,全國有66處家禽飼養群遭受病毒侵襲,造成超過350萬隻火雞、雞與鴨死亡。專家警告,野生水禽與商業或家庭飼養群的交互,使病毒傳播風險急速升高。儘管目前尚無近期人類感染個案,但去年曾出現近七十例感染並釀成一例死亡,讓相關研究人員憂慮新一波人畜共通風險。艾默里大學(Emory University)病毒學家希瑪·拉克達瓦拉(Seema Lakdawala)指出,只要監測與防疫未見顯著改善,今冬極可能重演去年人類感染情形。
禽流感冬季南遷趨勢
美國中西部地區目前受創最深,科羅多州、愛荷華州及威斯康辛州通報的家禽染疫與死亡情形最為嚴重。專家依據候鳥遷徙路線預估,其他地區恐將在入冬後陸續爆發新一波疫情。此波家禽死亡潮不僅造成蛋價上漲壓力,更可能引發公共衛生危機。去年首度出現近七十例人類感染案例,包含一例死亡,為專家敲響警鐘。拉克達瓦拉強調:「只要病毒在動物界持續流行,我們勢必再次面臨人畜交叉感染風險。」
聯邦監測體系收縮
自去年以來,多位病毒學者指出,聯邦政府對禽流感的監測與溝通已出現斷層。塔夫茨大學(Tufts University)病毒學家溫蒂·普里亞(Wendy Puryear)表示,原本與美國農業部(U.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及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保持緊密合作的研究網絡,因人員縮編與提前退休而大幅萎縮。許多團隊因此被迫終止針對H5N1病毒的人體研究,研究計畫一一關門。威斯康辛州獸醫診斷實驗室(Wisconsin Veterinary Diagnostic Laboratory)負責人基思·波爾森(Keith Poulsen)指出,由該實驗室負責動物流行病學基因定序的數據傳送已陷入停滯。聯邦政府停擺更雪上加霜,原本定期召開的獸醫檢驗實驗室聯席會議自此中斷,讓防疫工作面臨更嚴峻挑戰。
農場防控挑戰
最近家畜感染監測看似趨緩,但拉克達瓦拉研究團隊發現,H5N1病毒在乳牛場環境中無處不在。從擠乳室空氣到器具表面,甚至清潔用水渠都揚散出帶病毒飛沫。牛隻於乳汁中排出的病毒濃度極高,即便部分動物無症狀,仍可能持續傳播。明尼蘇達州(Minnesota)州衛生部流行病學家凱倫·馬丁(Karen Martin)表示,他們正監測約35名可能接觸者,並隨時與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保持聯繫,以便出現症狀時迅速因應。馬丁坦言,目前最令人擔憂的,正是人力與資源是否足以支撐擴大檢測與追蹤的需求。
農場工作人員被視為最高風險族群,卻長期面臨檢測不足的困境。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研究人員在近期刊文呼籲,必須針對可能無症狀感染者進行系統性資料蒐集,以補足防疫盲點。去年一項小規模調查顯示,密西根州(Michigan)與科羅多州約7%的乳品場員工曾經染疫但未被及時發現。農工健康全國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Farmworker Health)專家貝莎尼·博格斯·阿考特(Bethany Boggess Alcaulter)指出,由於擔心移民執法升級,許多未具文件的工人甚至不願離家就醫或接受檢測。她在加州進行的數百人問卷調查也發現,約20%的受訪者在家禽生病期間出現症狀,卻大多未曾接受檢測。
前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鳥流感應對小組主管尼拉夫·沙(Nirav Shah)認為,上半年調降緊急回應層級或有其合理性,但不應削弱實地監測與跨部會合作。他警告,若僅寄望「或許不會有什麼事」,恐將面臨更大防疫破口。各界專家一致認為,唯有重啟監測機制與強化研究資源,才能有效預防新一波人畜共通疫情爆發。未來數月將是關鍵考驗,若防疫體系無法即時回應,將帶給公共衛生與國家安全難以估量的風險。
來源:npr.org
封面來源:Adobe 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