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美國最高法院保守派大法官週三(5日)對總統特朗普單方面徵收大範圍關稅的權力表現出懷疑態度,這項案件被視為其前所未有總統任期以來最大的一次法律考驗,並可能動搖他經濟議程的核心。
5日,在華府最高法院外的美國國旗降半旗。 美聯社
《美聯社》報道,特朗普政府正為其貿易政策的關鍵支柱辯護,此前下級法院裁定他援引的「緊急權力法」並未授予總統近乎無限的關稅設定與調整權。根據美國憲法,課徵關稅的權力屬於國會,但特朗普政府主張,在「緊急情況」下,總統有權「管理進口」,其中也包括徵收關稅。
保守派大法官巴瑞特(Amy Coney Barrett)質詢政府代表時問道:「是否有其他任何法條使用這種語言來授予此類權力?」而另一位保守派大法官戈薩奇(Neil Gorsuch)則追問:「徵稅權自建國以來就屬於國會,這是否意味著總統此舉將奪走國會的職權?」
特朗普稱這起訴訟是「美國歷史上最重要的案件之一」,並警告若裁決不利,將對經濟造成「災難性後果」。
挑戰者則指出,特朗普援引的1977年《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IEEPA)根本未提及關稅,歷來也無總統以此為由徵稅。一批中小企業聲稱,政策不確定性已使其瀕臨破產。
案件聚焦於兩項關稅措施。第一項是特朗普今年2月以「毒品走私國家緊急狀態」為由,對加拿大、中國與墨西哥進口商品徵稅;第二項則是4月宣布的全球「對等關稅」,幾乎涵蓋所有主要貿易國。
多個訴訟針對此關稅提起,包括民主黨執政州與小企業團體,涉及從水管配件到女性自行車服飾等各類產品。下級法院已判決特朗普的大部分關稅屬非法使用緊急權力,但最高法院可能持不同觀點。
特朗普在任內任命了九名大法官中的三位,形塑了當前保守派多數格局。迄今最高法院多次在「緊急程序」案件中維持對特朗普有利的裁定,未對其行政權力擴張設限。然而,這些多為臨時性命令,尚無其廣泛政策在最高法院完整辯論,這次裁決結果可能為未來對其政策的法律挑戰定下基調。
新聞及封面圖片來源:美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