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訴專員指有暫託服務機構涉「揀客」 社署:已作提醒 相信並非有心刁難

申訴專員公署主動調查發現,為長者及殘疾人士照顧者提供的暫託服務,使用率長期偏低,甚至懷疑有「揀客」、設下關卡等情況。社署助理署長(康復及醫務社會服務) 吳偉龍今早(10日)在電台節目回應指,歡迎並接納公署的報告及所有建議,承認過程中有不足之處,署方正積極跟進。

社署:接納建議 將檢討名額分佈

社會福利署助理署長(康復及醫務社會服務)吳偉龍表示,他解釋,暫託服務屬「備用性質」,需求難以預測,但已做到各區均有暫託宿位。他舉例指過去香港曾發生颱風、大廈停電等突發事故,暫託宿位都起到支援的作用;若暫託宿位長期爆滿,則無法起應急作用。

不過,他承認現行計算方式使偶然出現的宿位比預期少,按現時的計算方式,部分宿位可能被低估,社署亦會審視各區暫託宿位的分佈及使用情況,並已於今年10月起,重新調配各區的宿位名額,未來會持續進行。

申訴專員公署主動調查發現,為長者及殘疾人士照顧者提供的暫託服務,使用率長期偏低,甚至懷疑有「揀客」、設下關卡等情況。資料圖片
申訴專員公署主動調查發現,為長者及殘疾人士照顧者提供的暫託服務,使用率長期偏低,甚至懷疑有「揀客」、設下關卡等情況。資料圖片

 

吳偉龍補充,有需要的市民可透過長者或康復服務單位、家庭服務單位申請,或直接致電24小時照顧者支援專線「182 183」。資料圖片
吳偉龍補充,有需要的市民可透過長者或康復服務單位、家庭服務單位申請,或直接致電24小時照顧者支援專線「182 183」。資料圖片

 

吳偉龍強調,署方已提醒所有服務單位,必須盡量簡化申請程序,加快處理緊急個案。
吳偉龍強調,署方已提醒所有服務單位,必須盡量簡化申請程序,加快處理緊急個案。

 

他指出,服務單位或因混淆暫託及長期住宿的分別,才會提出額外評估要求,相信並非刻意刁難。
他指出,服務單位或因混淆暫託及長期住宿的分別,才會提出額外評估要求,相信並非刻意刁難。

 

他承認現行計算方式使偶然出現的宿位比預期少,按現時的計算方式,部分宿位可能被低估。示意圖
他承認現行計算方式使偶然出現的宿位比預期少,按現時的計算方式,部分宿位可能被低估。示意圖

 

吳偉龍補充,有需要的市民可透過長者或康復服務單位、家庭服務單位申請,或直接致電24小時照顧者支援專線「182 183」,由專線社工即時轉介及跟進,並可按需要安排交通津貼或護送服務,以減輕照顧者壓力。

相關新聞:申訴公署調查長者殘疾人士暫託服務 部分使用率低 陳積志批「揀客」:於心何忍!

入住暫託宿位前毋須額外會面或進行額外體檢

針對報告指,有三成七服務單位要求申請人須親身會面或接受家訪評估,才處理申請,為急需服務者帶來困難。吳偉龍強調,署方已提醒所有服務單位,必須盡量簡化申請程序,加快處理緊急個案。

他指出,服務單位或因混淆暫託及長期住宿的分別,才會提出額外評估要求,相信並非刻意刁難。而署方要求的基本身體檢查,主要目的是基本的醫學觀察,是否有吞嚥困難、食物、藥物敏感等,其他如驗血、驗尿並非必要,已禁止單位要求申請人自費進行指定身體檢查以外的額外檢查。他重申,署方不允許單位在處理申請前,要求與申請人會面或進行家訪。

他又提到,暫託服務查詢系統提供的資料,包括空缺名額與現實不符,相信是資料未及更新,或溝通有誤會所致,暫時未見到有隱瞞或虛報情況。社署近年已開始以「顧客」方式致電各服務單位,查詢申請手續及安排,並會進行突擊探訪,以了解服務單位的實際運作及回應。

魏仕成:空缺不符涉系統時差問題 

安老服務協會主席魏仕成在同一節目表示,理解公署報告指出的情況,調查的結果真實,業界會積極面對和改善,但認為是個別情況,部分問題源於誤會及制度不足。

他解釋,超過9成服務由醫務社工轉介,進入院舍才接受體檢;院舍在接收長者前,確會了解其身體狀況,例如有否吞嚥困難、有否暴力傾向、是否需要使用約束衣等,但強調入住前會面並非普遍做法,亦很少拒絕長者入住。對於額外體檢要求,他認為並非行內普遍要求,推測可能是有職員誤將暫託個案,當成一般長期住院個案處理。

他強調,「買位」院舍著重入住率,入住率低有機會扣減宿位,長者在短暫居住後,若感滿意,日後轉為長期住院的機會大增,此是私營安老院「客源」。

魏仕成指出,服務空缺數字「無得呃」,亦沒有可能虛報,因為院舍需要向社署上報實際申請人的資料及數目。至於系統顯示有床位但實際未有宿位提供,可能是系統出現「時差」問題,他舉例,院舍或已預留床位予三日後由社工轉介的長者,故無法即時提供予新的查詢者,但系統未能反映此類預留狀況。他認為,只要優化社署的電腦系統,便能解決問題。
 

即時港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