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總理上任僅26天後閃辭,政壇危機加劇

法國政壇再度陷入混亂,最新上任的總理塞巴斯蒂安・勒科爾尼(Sébastien Lecornu)在任僅26天後便宣佈辭職,加劇了國家的政治危機。勒科爾尼是法國不足兩年內的第五位總理,他是在前總理弗朗索瓦・貝魯(François Bayrou)的政府因預算案未獲國會議員支持而垮台後被任命的。然而,勒科爾尼公佈的新內閣名單與貝魯時期大致相同,隨即遭到國民議會(National Assembly)各黨派的猛烈批評,並威脅將對其投下不信任票。法國媒體報導,總統埃馬紐埃爾・馬克龍(Emmanuel Macron)週一未有發表聲明,使其下一步如何打破僵局的舉動備受外界揣測。

懸峙議會下的政治僵局

自從馬克龍在2024年7月歐洲議會選舉中遭遇慘敗後,為求取得明確多數而提前舉行國會選舉以來,法國政治一直處於高度不穩定狀態。然而,該次選舉最終產生了一個懸峙議會,各個意識形態對立的派系彼此嚴重不和,不願合作。這種根深蒂固的政治分歧,使得任何一位總理都難以獲得通過法案所需的足夠支持。在勒科爾尼之前,米歇爾・巴尼耶(Michel Barnier)於去年九月獲任命為總理,但在三個月內便因不信任投票而下台。其繼任者貝魯的政府也因國會拒絕支持其旨在削減440億歐元政府開支的緊縮預算案,執政九個月後倒台。

目前,多個政黨正強烈要求提前舉行選舉,部分人士更呼籲馬克龍下台,儘管他一直堅稱將在2027年任期結束前不會辭職。極右翼政黨國民聯盟(National Rally, RN)的領袖馬林勒龐(Marine Le Pen)表示:「現在唯一明智的做法就是舉行選舉。」她補充說:「這場鬧劇持續得夠久了。法國人民已經受夠了。馬克龍已將國家置於極其困難的境地。」巴黎證券交易所在勒科爾尼辭職的消息於週一上午傳出後,股市應聲急挫,反映市場對政治前景的憂慮。

馬克龍面臨的三大選項

如何推進下一步的決定權落在馬克龍身上,他必須思考這場政治鬧劇還能持續多久。目前他有三個選擇:任命另一位總理、再次解散國民議會,或是自己辭職。第三個選項的可能性最低,而第一個選項本應是他的首選。然而,在被視為其最後底牌的忠誠支持者勒科爾尼也失敗後,他還能提名誰來組建政府成為一大難題。有分析認為,他或可任命一位社會黨人,但一個左翼政府恐怕也難以持久。

因此,邏輯上最可能的選項似乎是解散國會,重新舉行立法選舉。此舉的結果很可能是親馬克龍的中間派慘敗,並為馬林勒龐的極右翼帶來重大勝利,但在所有其他方法都失效時,所剩的途徑已不多。勒科爾尼這位前國防部長在他短暫的總理官邸馬提尼翁府(Hôtel de Matignon)外的演說中,尖銳批評了各政治派系的「黨派私慾」,稱他們「所有人的行為都像自己擁有絕對多數一樣」。他表示自己已準備好妥協,但「所有政黨都希望對方全盤接受自己的方案」,並呼籲各方應更加謙卑,「拋開一些個人主義」。

新聞來源:BBC News

封面來源:美聯社

即時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