灣區華人生物協會 關注前沿創新成果

左起:CBA副會長周孟寧訪談Ahmed Hamdy、沈文彥(David Shen)、Lin Sun-Hoffman、Jimmy Zhang。記者王蔚攝

Montara Therapeutics的創辦人和執行長Nicholas T. Hertz講解可望用於多種神經和精神疾病的新療法。記者王蔚攝

灣區華人生物協會(CBA)2025年會聚焦前沿生物醫藥創新,頂級專家分享重大疾病治療方法的突破性成果。

CBA第27屆年會10月4日在福斯特市(Foster City)Crown Plaza舉辦,來自生物醫學學術界、產業界和投資界的專家和領導者共260多人參會。年會主題是「開拓新領域:探索抗體藥物偶聯物(ADC)及神經退化性疾病的新一代療法」,重點關注生物醫學研究中最具活力和緊迫性的兩個領域。

論壇主講嘉賓都是生物醫藥研發領域的領跑者,他們掌握最新前沿動態和成果。

Aarvik Therapeutics總裁、執行長兼聯合創始人Jagath Reddy Junutula博士講解ADC療法的過去、現在和未來。ADC是腫瘤領域\u53d1展最快的治療方式之一,被稱為癌症治療的「魔法子彈」。他介紹,ADC是精準醫療藥物,於2000年開始應用於腫瘤臨床,目前已有466個 ADC進入臨床,其中僅14個獲批。

他指出,ADC面臨著許多限制,包括受限於高表現量的標靶、脫靶毒性(可能限制療效)以及可開發性風險。ADC已有多功能性等最新創新,以全面克服傳統ADC的局限性,並擴大其適應症和療效。

小組論壇上,CBA副會長周孟寧訪談Curis Bio的首席醫療官Ahmed Hamdy、Propeller Bio的創辦人和執行長沈文彥(David Shen)、Lin Sun-Hoffman、Jimmy Zhang等專家,探討生物醫藥研發創新的歷程。Hamdy介紹,在癌症治療領域正著重探索「修復」損傷和「放慢」病情進展的療法。以往的思路是要逆轉受損的組織,這極其困難,而現在「嘗試的另一種方法是稍微逆轉病情,減緩病情進展。」

在「解鎖大腦:神經退化性疾病的新策略」主題論壇上,Montara Therapeutics的創辦人和執行長Nicholas T. Hertz講解可望用於多種神經和精神疾病的新療法,為更安全、更有效的中樞神經系統藥物開發提供可推廣的解決方案,包括老年癡呆、失憶症、腦癌等疾病的治療。

Buck Institute的科學家Chaska Walton博士的演講主題是「邁向人工免疫系統:基於細胞的阿茲海默症藥物遞送」。他介紹了一種變革性的替代方案,即建構一個終生的、自我更新的、由人體工學設計的免疫系統,該系統能夠在納米尺度上持續監測人體,並自主調節複雜聯合療法的啟動和終止。他們正在創建用於治療阿茲海默症的無細胞毒性、基於細胞的藥物遞送系統。

他表示,這是朝著建立人工免疫系統邁出的早期但關鍵的一步,該系統有可能改變醫學的未來。

CBA現任會長Jade Hsu表示,年會旨在通過業界領袖對最新科研領域的探討,來促進全球範圍的創新與合作。大會主席Huixun Du說,年會激發對話,開啟邁向下一代生物技術創新的大門。

本報記者王蔚福斯特市報道

灣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