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本週宣布,在一批從印度尼西亞進口的丁香香料樣本中,檢測出了放射性物質銫-137(cesium-137)污染。儘管這批貨物已在加州的洛杉磯港口被成功攔截,未流入市面,但這已是近幾個月來第二起來自印度尼西亞供應商的類似污染事件,引發了對國際食品供應鏈安全的嚴重擔憂。
印尼食品污染事件頻傳
據Newsweek報道,此次發現使得印度尼西亞食品出口的安全問題再次成為焦點。就在今年八月,FDA曾警告消費者,在沃爾瑪(Walmart)銷售的Great Value品牌蝦產品中發現了同樣的銫-137污染。隨後,Kroger和AquaStar品牌的蝦產品也因同樣問題被大規模召回,所有這些受污染的蝦產品均被追溯至同一家印度尼西亞供應商PT. Bahari Makmur Sejati。如今,污染問題從海鮮擴散至常用香料,揭示了可能存在的系統性食品安全漏洞。
銫-137的健康風險
根據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的資料,銫-137是一種由核裂變產生的人造放射性物質,常用於醫療和工業設備。儘管用途廣泛,但它對人體健康構成嚴重威脅。外部暴露可能導致灼傷甚至死亡,而通過食物攝入或吸入體內,則會使放射性物質積聚在肌肉等軟組織中,長期暴露於其釋放的輻射之下會顯著增加患癌風險。
官方攔截行動
FDA此次是在對進口貨物進行例行抽檢時發現了問題。檢測結果顯示,來自印度尼西亞公司PT Natural Java Spice的丁香樣本中,銫-137含量為732.43 Bq/kg。雖然該數值低於FDA設定的1,200 Bq/kg的官方干預水平,但仍足以促使當局採取預防性措施。該批貨物在洛杉磯/長灘港被立即扣留,並未進入美國市場,目前也未收到任何相關的疾病報告。
政府的回應與未來措施
美國衛生部長羅伯特·F·甘迺迪(Robert F. Kennedy)曾在八月就受污染的蝦產品發表強硬評論,稱南亞國家正在向美國「傾銷」歐洲不接受的受污染產品。針對此次事件,FDA表示,將對這兩家涉事的印度尼西亞公司維持進口警示,直到它們證明污染問題已解決,並將加強對所有來自印度尼西亞產品的篩查力度。
封面來源:Adobe 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