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長選舉候選人首輪電視廣告登場

紐約市長選戰進入總決選階段,三位候選人紛紛打破傳統,在首波電視廣告中展現不同策略:馬姆達尼(Zohran Mamdani)選擇傳統路線,柯謨(Andrew Cuomo)運用人工智慧技術,而斯利瓦(Curtis Sliwa)則罕見地脫下了他標誌性的紅色帽子。

這些廣告幾乎同時推出,為這場異常激烈的市長選戰增添更多戲劇性,也顯示出三位候選人在選戰最後衝刺階段的不同盤算。

馬姆達尼,作為進步派的民主社會主義者和目前的領先者,試圖拓展吸引力;排名第二的中間派柯謨,則希望以正面形象吸引選民,並以備受爭議的AI手法製作陽光廣告;而共和黨人斯利瓦則希望說服深藍選區的紐約人,將他視為一個「合理替代選擇」。

雖然三人廣告各有新意,但主題仍呼應既有訴求:馬姆達尼持續強調「生活負擔問題」,柯謨則重申「公共安全與治理經驗」。斯利瓦在30秒的廣告中拋出承諾:「打造更安全、更負擔得起的紐約」,同時罕見摘下招牌紅帽,以平實形象出現。

在廣告中,馬姆達尼保持雙位數領先優勢。他的影片由一位居住在社區的老婦人開場:「我曾經愛紐約,但現在,它只是我居住的地方。」候選人本人只透過新聞畫面出現,畫面則交給小商店店員與年輕家庭,顯示他正試圖將支持基礎擴展到年輕、活躍選民之外的社區與房主。

民主黨策略師Trip Yang分析說:「這個畫面非常外區風格。他把初選的強項與擴張選民基礎的訊息融合在一起,明顯針對房主。」電視廣告雖然在廣告市場佔比下降,但仍是年長選民主要獲取資訊的管道,也是馬姆達尼需要突破的族群。前柯謨政府數位總監Tim Fullerton則表示:「馬姆達尼開始考慮政治授權問題。他的廣告不只對進步派,而是向大眾傳達訊息,這種廣泛聯盟可能在紐約乃至全國都無法忽視。」

另一方面,柯謨的廣告則以「展現更輕鬆的一面」為訴求。這支六位數投放的廣告,不同於初選時專注描繪治安惡化的嚴肅風格,改以AI生成的柯謨嘗試舞台工人、地鐵司機、擦窗工人等不同角色出鏡。

「雖然有很多工作我不能做,但我已準備好從第一天起就當市長,解決紐約人最關心的問題。」柯謨在廣告中說道。影片再次重申他承諾增聘5,000名警員,並協助無家者走上正軌。民主黨競選顧問Jason Elan認為,無論支持或反對AI,廣告已經成功吸引輿論:「現在更多人談論柯謨了。距離投票還有四周,這場選戰還有得打。」

然而,柯謨是否能在剩下的一個月打動中間派及共和黨選民,仍存疑慮。Trip Yang指出:「最大的變數是斯利瓦。共和黨人普遍接受他,柯謨因此處於困境。如果只剩柯謨與馬姆達尼對決,柯謨的治安議題能更具威力,但在三角戰局下難度更高。」

本報記者周靜然紐約報道

市長選舉候選人首輪電視廣告戰開打。

紐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