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藩市參事會主席孟達文(Rafael Mandelman)9月25日在市參事會公共安全委員會指出,2024年共有43人死於交通事故,其中行人24人,為「零願景」(Vision Zero)實施十年以來的新高。
「我們街道上的每一起重傷或死亡都可避免。」孟達文嚴肅指出,「十年過去,三藩市必須更認真對待交通執法,否則『零願景』只能停留在口號上。」
但在這場關乎生死的政策辯論中,分歧卻逐漸浮現:究竟應靠加強執法與開罰單,還是從根本上重塑街道設計與交通系統?
警方在會議上表示,2025年前八個月交通罰單數量已接近去年全年,預計將再創新高。執法重點集中於五大致命違規:超速、未讓行、闖紅燈、阻塞路口及危險轉彎。隨著交通警力自鼎盛時期大幅縮減,執法規模受到嚴重限制。
技術因素也讓執法舉步維艱。一張罰單從開立到完成所需時間成倍增加,警員必須操作繁瑣的數位系統、填寫人口統計資料並整合攝像頭紀錄。目前全市紅燈攝像頭僅剩13個在運作,預計明年6月完成新增6個紅燈攝像頭的安裝。
市交通局端出另一套工具。自8月啟動AB645超速攝像頭計劃以來,首月已開出逾2.5萬張罰單。數據顯示,違規次數及超速幅度均下降,約三分之二曾收過警告的駕駛人在接到正式罰單後不再犯。儘管全市33個攝像頭,每個攝像頭每月營運成本超過3000元,孟達文仍強調這是必要投資:「警員與事故的代價更昂貴。如果攝像頭能救命,就是值得的開銷。」
交通倡議組織Street Forward首席執行官博恩海默(Luke Bornheimer)指出,罰單並非降低行人死亡率的根本辦法,真正的解決之道是減少對私家車的依賴,推動公共交通與自行車出行。他表示可以在Judah街、Fillmore街與Church街在增設護欄及安全設施從而降低交通意外的發生。博恩海默認為,市府應透過街道設計引導居民改變出行方式,而不是寄望於罰單的嚇阻作用。
第五區市參事馬百樂批評,2025年上半年列治文區一個分局便開出595張超速罰單,佔全市一半以上;相較之下,第五區附近的三個分局僅有31張。這與高危險走廊的實際情況不符,恐怕難以令人信服。警方則回應稱,部分區域報案量低,警員有更多時間進行交通執法;市中心及田德隆等地警力則被各類緊急事件牽制。本報記者陳程威三藩市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