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藩市第三區市參事李爾德(Danny Sauter)提出的「第三區繁榮法案」(District 3 Thrives)周四(25日)以4:3通過規劃委員會審議。法案旨在簡化小商業開業與擴張的審批程序,支持者認為有助於振興社區經濟,但部分居民與團體則擔心會破壞北岸區等地的既有特色。
法案聚焦北岸區、波克街(Polk)等商業區,主張合併和簡化規則,包括讓北岸區小商業納入市府「優先永久性處理計畫」,確保在特定條件使用許可申請後90天內舉行聽證會;移除北岸區與太平洋大道的彈性零售限制,允許一家店內經營兩種業務;取消波克街小店合併限制,放寬藝術與健康服務設施的規定,並將北岸區特殊用途區與鄰里商業區整合為單一規則。李爾德強調,立法目標是「讓北岸區小商戶獲得與全市一致且可預測的審批時間表」。
此案已獲得三藩市商會、中華總商會等多個商業與鄰里組織支持。一家麵包店的老闆直言:「我們想開一家歐式糕點咖啡店,但如果沒有這項法案,許可幾乎遙不可及。」房地產經紀人巴特利特(Ted Bartlett)則認為,通過法案有助於「扭轉外界對三藩市的負面印象」。
電報山居民協會(Telegraph Hill Dwellers)主席弗里茲(Nick Ferris)代表600名會員反對。他表示,北岸區空置率僅約5%,在全市屬於相當健康的水平,「若真如市參事所說,開店程序如此困難,為何我們的空置率反而如此低?」他質疑,法案「拿著大錘去敲碎原有規範」,恐引發連鎖效應,導致社區多元性受損。
弗里茲指出,北岸區居民最憂慮的是餐館過度集中,「一旦店面變成餐館,幾乎不可能再轉回其他用途,長遠下來,北岸區可能會被餐館壟斷,失去原有的多元特色。」他批評法案缺乏透明度,聲稱李爾德在提出修正過程中「與社區組織幾乎沒有實質溝通」,甚至在承諾延後聽證、收集反饋後,仍未與社區進一步接觸。
李爾德指出,合併店面僅限於3000平方呎以下,並需申請條件使用許可;一樓健康服務設施僅限於小型鄰里業務;傑克遜廣場的酒吧仍需經條件使用許可,太平洋大道則取消全面禁酒吧規定。他強調:「我們已舉行多場公開會議並修正提案,但不能無限期拖延,小商戶已等候多年,他們需要公平簡單的規則。」
目前該計畫已經以4:3通過規劃委員會,下一步將送交市參事會審議。本報記者陳程威三藩市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