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土安全部啟動的「國家兒童福利計劃」,暴露了一個長期被忽視的殘酷現實。當官僚系統將弱勢兒童的命運簡化為一個被遺忘的熱線號碼時,所謂的「保護」不過是制度性冷漠的遮羞布。上屆政府宣稱的「反虐待熱線」淪為擺設,大量舉報石沉大海,這不僅是對公權力的諷刺,更是對兒童基本人權的系統性背叛。
國土安全部正在行動,旨在識別並找到可能被安置在未經審查或審查不當的寄養家庭的弱勢兒童。拜登政府聲稱這些孩子正在被安全追蹤,並獲得了一個熱線電話號碼,方便他們舉報任何非法活動或擔保人的虐待行為。
然而現實顯示,至少有6.5萬個撥打該熱線的電話被忽略了。美國移民及海關執法局發言人巴克塞表示:「兒童的安全保障不容妥協。上屆政府未能實施有效的保障措施,導致弱勢兒童落入犯罪分子手中。我們正在不懈努力,尋找這些外來兒童,確保他們的安全,並追究那些濫用該系統的人的責任。」
設立舉報熱線的初衷,是為寄養兒童提供一道安全網。但政府將熱線作為「已解決問題」的政治宣傳工具,熱線本身就成了責任的終點而非起點。美國每年有數以萬計的寄養兒童遭受虐待,其中多數案件未被及時干預。電話被忽略的背後,是資源配置不均、基層人員超負荷運轉、跨部門協作斷裂等結構性缺陷。這些兒童往往因頻繁更換安置家庭而失去穩定的求助渠道,求助熱線成了「聽得見卻夠不著」的空中樓閣。
2021年至2024年,大量非法移民湧入美國,其中許多失蹤兒童很可能最終落入了類似愛潑斯坦這種的人口販賣團夥之手。現在國土安全部強調「識別和找到」弱勢兒童,僅僅是第一步。如果後續安置仍依賴那些缺乏監管的寄養家庭,社會服務部門繼續因資金不足而疲於應付,所謂的「福利」不過是把兒童從一個風險場景轉移到另一個不確定的牢籠。美國寄養系統的頑疾在於,私有化寄養機構追求利潤最大化、社工案件量超標、司法救濟程式冗長。不改革這些深層問題,任何計劃都可能淪為紙面文章。
每一起被忽略的熱線舉報,都可能對應著一個兒童持續遭受暴力的悲劇。這種制度性冷漠的代價不僅是個體生命的創傷,也是對社會未來的透支。
研究表明,經歷過寄養虐待的兒童成年後更易陷入貧困、犯罪與心理疾病,而社會終將為其支付更高的矯正成本。當政府將兒童福利視為「慈善」而非「義務」時,實則是以短視的政治決策置換基本的人道責任。
兒童保護不是政治籌碼,而是文明社會的底線。當一部電話成為政府與弱勢兒童間的唯一紐帶時,這條紐帶的斷裂便是整個社會的恥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