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足口病活躍程度顯著上升,本周首四天已錄得14宗爆發個案,涉及32人,逾9成爆發個案發生在幼兒中心、幼稚園和小學。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提醒,市民應時刻保持個人及環境衞生,學校如出現爆發個案,亦應盡快呈報。
院舍及學校手足口病個案增至每周7宗
衞生防護中心最新監測數據顯示,院舍及學校的手足口病爆發個案,已由8月底的一周兩宗,增至近兩周的每周7宗,分別涉及34人和17人。此外,中心的幼兒中心及幼稚園傳染病及私家醫生診所定點監測數據亦顯示,手足口病的活躍程度在過去數周顯著上升。

手足口病活躍程度顯著上升。

本周首四天已錄得14宗爆發個案,涉及32人。

衞生防護中心總監徐樂堅表示,手足口病是常見於兒童,通常由腸病毒引起。

亞洲兒童傳染病學會會長關日華表示,通常夏季出現最多手足口病個案。

逾9成爆發個案發生在幼兒中心、幼稚園和小學。
徐樂堅:酒精搓手液不能代替梘液潔手
衞生防護中心總監徐樂堅表示,手足口病是常見於兒童,通常由腸病毒引起,爆發高峰期一般為5月至7月,及10月至12月。他提醒,酒精未能有效殺死一些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例如腸病毒71型,故酒精搓手液並不能代替使用梘液和清水潔手。
亞洲兒童傳染病學會會長關日華表示,通常夏季出現最多手足口病個案,其中腸病毒71型更可導致腦膜炎,「病徵是肌躍型抽搐,如小朋友入睡時有類似不斷被驚醒的情況,便要帶他們求醫」。他提醒,患者唾液、大便所含的病毒量高,病童應避免上學以免傳播病毒,家長處理穢物後也要妥善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