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讓對話變為對罵

2019年社會運動有一幕令我印象深刻,就是一位老婆婆自發清除街道的路障,她一邊移走沉重的物品,一邊埋怨年輕人浪費時間。

  在西方社會,年輕人永遠都是主導,老一輩如果與年輕人抗爭,必輸無疑,因為大部分輿論永遠都是站在年輕人的一邊。對西方人來說,明日是屬於年輕人的,而我們這一輩做的抉擇,最終在未來會由年輕人承擔後果,所以我們應該給年輕人決定權。

  傳統的東方思想並非如此,不過現今很多人深受西方教育的影響,尊師重道的儒家思想被視為落後和過時。

  記得上世紀七十、八十年代,新加坡政府禁止人民吃香口膠、留長頭髮,引來西方社會嘲笑;對毒品的管制,世界很多國家都視為過分苛刻,但新加坡政府不理會,維持強權政策,今天的新加坡是一個安全、守法律的地方,人民的生活指數是世界數一數二,見證當年的決定正確。相比之下,近二十、三十年間,很多先進的西方國家治安急劇下降,社會問題一一浮現,我認為是思想太開放的後果。

  我相信如果給年輕人選擇,他們不會支持保守的決策,但當我們看到西方開放的政策帶來的問題,不妨引以為鑑,況且前人努力建造社會,貢獻良多,有權享受社會繁榮的成果。

  如果抉擇權全由老一輩掌控,恐怕社會變得太保守,原因是老年人會偏向保留現有的東西,學習新事物對他們來說有點阻力。

   社會若要健康地發展,就要取得平衡,老人家與年輕人一定要有對話,雙方抱著互相學習的心態來溝通。事實上,社會某些事項適合保守的管理,但也有些事項需要前衛的思想,老與嫩分工合作才是最佳出路。

Uncategoriz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