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港交所(388)行政總裁陳翊庭接受內媒訪問時表示,今年以來,越來越多長線資金、主動型基金重新研究中資股的基本面,看法從之前「不能投資」轉變至如今「不能不投資」,並陸續開始真金白銀地加倉,海外長錢對中國資產的新共識正在形成。
從「不能投」變成「不能不投」
陳翊庭表示,去年9月的那波上升行情可以說是政策驅動的,但今年港股的火熱已經轉變為基本面驅動,在全球投資者尋找替代資產的當下,一批有基本面支撐的優質中國企業登陸港股,為全球資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選擇。她續指,今年初DeepSeek火爆出圈後,中國科技、中國企業在國際舞台上的形象煥然一新,國際投資者開始主動研究中資股基本面,研究後發現「好東西」還不少,於是看到很多主動型投資基金、主權基金等長線資金源源不斷地湧入,海外資金對港股市場中國資產的投資,經歷了從被動到主動的轉變,外資對也已經從先前的「不能投」變成了「不能不投」 。
IPO七、八成由外國投資者參與
新股方面, 陳翊庭則說,今年前8個月,港股新股融資總額達1345億港元,較2024年同期增長接近六倍,「過去IPO認購倍數達到幾百倍就已經非常了不起,而現在,新股認購倍數動輒五、六千倍」,其中外資參與IPO認購度越來越高,可能有七、八成是外國投資者,來自歐美、中東和東南亞等地區的資金基本上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