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星島環球網報道,一張巨額罰單,讓沉寂多時的華夏銀行(600015.SH)意外成為輿論焦點。
《星島》見習記者齊鑫 上海報道
9月5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披露的行政處罰信息公示列表顯示,華夏銀行因相關貸款、票據、同業等業務管理不審慎,監管數據報送不合規等,被處以8725萬元(人民幣,下同)罰款,相關責任人也被警告並處罰款合計20萬元。
雖然對華夏銀行來說,這筆罰單的金額可能稱不上「巨大」,但卻是今年以來金融業收到的最大罰單。有網友調侃:「這是用最貴的方式『火』出圈」。

「對於監管部門的處罰決定,我行誠懇接受。對於監管處罰問題,我行高度重視,深入分析問題成因,已迅速落實各項整改措施,並對相關責任人員進行嚴肅問責。」當日,華夏銀行通過官網對上述處罰作出回應,並特別表明,被罰源於2023年監管部門對其開展的風險管理及內控有效性現場檢查。

年內罰單金額超億元
這不是華夏銀行首次收到千萬級罰單。2021年5月,該行就曾因27項違法違規事實,被銀保監會罰款9830萬元。
而今年內,據《星島》記者不完全統計,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網站披露的有關華夏銀行的處罰信息,至少有17家分支機構因各類違法違規行為受到行政處罰,累計罰沒金額已超過1500萬元,涉及責任人員超過30人。若將本次8725萬元罰單計算在內,華夏銀行年內罰款總額已突破1億元。
信貸風控問題突出
綜合多條處罰信息來看,信貸業務成了華夏銀行「重災區」。
如今年8月,華夏銀行溫州分行因貸款「三查」不到位、信貸資金被挪用、違規發放借名貸款等被處罰款170萬元。同月,肇慶分行因票據業務、貸款業務嚴重違反審慎經營規則被罰款合計40萬元。
今年7月,太原杏花嶺支行因貸後管理不到位被罰款30萬元;石家莊分行因違規向風險客戶新增貸款掩蓋不良貸款、違規上調五級分類掩蓋不良貸款被罰款65萬元;廊坊分行因貸後管理不到位、貸款資金被挪用被罰款30萬元。
今年1月,華夏銀行深圳分行因違規開展不良資產轉讓業務、貸款業務管理不當等原因被罰款560萬元。

經營承壓不良高企
頻收罰單的同時,華夏銀行也面臨著經營壓力。
半年報顯示,該行上半年實現營收455.22億元,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14.7億元,同比下降5.86%和7.95%,在A股9家上市股份制銀行中,營收、淨利的同比增速分別排名倒數第二和倒數第一。

盈利能力指標全面下滑。華夏銀行上半年加權平均淨資產收益率為3.42%,較去年同期下降0.27個百分點;反映銀行盈利核心能力的淨利差、淨息差則分別下降0.02個百分點和0.07個百分點。

資產質量項下,截至今年6月末,華夏銀行的不良貸款率為1.6%,雖與年初時持平,但在9家A股上市股份制銀行中仍位居前列,個人貸款業務是風險集中點,不良率為2.27%,比上年末上升0.47個百分點,高於行業平均水平。

新高管能否挽狂瀾
2024年至今,華夏銀行高管層變動頻繁,董事長、董事、行長、副行長、監事會主席等十餘個重要崗位均發生過人員變更。
2024年3月,華夏銀行確定了新一任行長瞿綱;今年3月,又迎來新一任董事長楊書劍。到任華夏銀行前,瞿綱是北京國際信託總經理,楊書劍是北京銀行行長。楊書劍在北京銀行工作時戰績輝煌,曾推動了銀行數字化轉型,成功實施了多項重點戰略。
新近披露的2025年半年報也是楊書劍上任後的首份「期中成績單」,雖然業績同比下滑,但相較今年一季度,下滑幅度有所收窄。
華夏銀行的經營弱點主要在於收入結構較為單一,依賴傳統存貸業務。新管理層也明了這一點。
在2025年中報業績說明會上,華夏銀行行長瞿綱表態,下半年,該行將加快業務創新發展,深耕主責主業,從推動業務結構改善、產品綜合運用和客戶基礎夯實、成本有效節約、質量保持穩定等方面著手,力爭全年營收和利潤保持穩定。
在二級市場,華夏銀行股價也表現低迷,截至9月8日收盤,其年內漲幅-4.47%,在15家全國性銀行中排名墊底。
今年4月,華夏銀行曾發布一則董監高等以自有資金不低於3000萬元增持股份的預案,目前還有一個月即將到期。日前,該行還發布了2025年中期利潤分配方案,每10股派發現金股利1元,對此,投資者會買帳嗎?
星島視角:
華夏銀行曾有過輝煌的過往,為全國第一家由大型國有工業企業獨資籌建的全國性商業銀行。它的發展軌跡折射出部分金融機構在規模擴張與合規經營之間的失衡,也警示著傳統銀行在轉型過程中強化公司治理與風險控制的緊迫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