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過半,紐約市經濟疲軟態勢逐漸顯現。僅醫療行業在低迷的就業市場中表現亮眼,但也面臨挑戰。金融等主要行業因經濟不確定性與關稅導致的價格上漲,招聘顯著減少或放緩。霍夫斯特拉大學(Hofstra University)經濟學教授德弗雷塔斯(Gregory E. DeFreitas)表示,「經濟放緩速度令人震驚,這可能只是開始。」
據《紐約時報》報道,根據市管理與預算辦公室數據,今年首7個月,紐約市私營企業僅新增5079個就業崗位,為1995年以來同期最慢增速,遠低於去年同期的6.8萬個。醫療行業表現突出,今年新增4.1萬個崗位,自2020年起累計新增超25萬個。然而,新職位多為低薪的家庭健康助理,年薪約3.24萬元。特朗普的減稅與支出法案未來十年將削減醫療補助(Medicaid)約1萬億元,恐導致紐約市醫療行業流失3.3萬個崗位,其中半數來自醫院。德弗雷塔斯警告,醫療業作為最後的強勁增長點正面臨威脅。
曼哈頓的辦公大樓象徵紐約經濟,涵蓋金融保險、資訊及專業服務等行業,僱用超150萬人,平均年薪26.2萬元,稅收佔州稅收的19%。然而,2025年初至今,辦公室工作崗位減少1.55萬個,去年同期則增加1.91萬個。無黨派財政政策研究所首席經濟學家艾斯納(Emily Eisner)稱此為「重大問題」。
紐約聯邦儲備銀行(Federal Reserve Bank of New York)8月初的調查顯示,紐約市及周邊地區(包括新州北部及康州西南部)的企業領袖對未來數月經濟前景愈發悲觀,逾半數受訪者認為商業環境惡化,面臨價格上漲與供應鏈中斷,預計未來6個月就業將下降。相較之下,洛杉磯地區今年裁員6400個,灣區減少1.4萬個,紐約市勞動市場表現略佳。
關於百萬富翁是否離開紐約的爭論持續多年,他們僅佔納稅人1%,卻貢獻40%的個人所得稅。疫情高峰期2020至2021年,財政政策研究所分析顯示,百萬富翁因遠距工作能力以較高比例離開,但2022年回歸疫情前趨勢。2020至2022年間,紐約市流失部分富翁,但新增更多年收入超100萬元的高收入者。
2022年,紐約州有7萬名百萬富翁,半數居於紐約市,2010至2022年間數量翻倍。公民預算委員會主席萊恩(Andrew Rein)表示,增加百萬富翁有助於資助優質公共服務。

今年首7個月,紐約市私企新增就業崗位為1995年以來最慢。 Todd Heisler/紐約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