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話穩居法院第二大需求語言

在皇后區的法院走廊裏,常可見華裔居民焦急等候。他們往往抱著厚厚的文件夾,在走廊間走來走去,東張西望。此時,只要看見一張熟悉的華裔面孔,便會眼神一亮、滿懷期待地湊上前,試探地問:「中國人嗎(Chinese)?」

根據世界經濟論壇數據,皇后區至少使用160種獨特語言與方言。伴隨多元語言環境而來的,是對各類口譯員的龐大需求。

州法院管理辦公室(Office of Court Administration, OCA)發言人貝克(Al Baker)2日向本報提供的數據顯示,被指派到皇后區法院口譯員人數在過去六年間持續下滑,僅在2022年與2023年短暫持平。2019年尚有61名口譯員,到了2025年8月僅剩41名,減幅達三分之一。

普通話需求僅次於西班牙語

根據紐約州法院系統最新數據顯示,自2020年起普通話(Mandarin)已穩定成為全州法院口譯需求量第二大的語言,僅次於西班牙語,遠超俄語、阿拉伯語與孟加拉語。

近年來,全州普通話口譯指派次數從2020年的2,731次持續攀升,到2024年已達4,748次,五年間增幅接近八成。

2024年,皇后區法院為將近6,000名有限英語能力(LEP)居民提供普通話服務,規模遠超曼哈頓、布碌崙等地區,位居全州首位。

雖然普通話穩居皇后區法院第二大需求語言,但實際指派次數卻相對有限,並且從2019年至2024年間呈下降趨勢。

前皇后區民事法院法官候選人朱莉(Julie Milner)指出,當沒有口譯員時,當事人不是只能等待,就是被迫改日再來;前者意味著要多支付律師費,後者則可能還需請假並承擔額外支出。

她補充說,有些人因不願花錢,只能請同行親友臨時充當口譯,或者勉強依靠自己的英文去理解庭審。「但這是非常危險的,因為法律術語並非日常英文,稍有誤解就可能造成嚴重後果。」

法拉盛勞工家庭協會萬先生則回憶,他經常陪伴社區成員前往房屋法庭。「有一次法院因找不到中文口譯,最後只好由我臨時代為口譯。簡單內容還可以,但複雜案件就很難辦了。」

他並表示,由於西班牙語口譯員相對充足,法院考慮效率往往優先處理西語案件,「中文案件只能往後拖。可法庭通知大家要九點半到場,結果常常一等就是好幾個小時。」他還說,如果當事人請了專業律師,一小時收費幾百美元,「那真的會花很多錢」。

「專職使用不足 依賴臨時人員」

法院系統最新數據顯示,普通話口譯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日薪制(Per Diem)人員。2024年,皇后區普通話口譯的指派中,僅約四分之一由正式員工完成,其餘多數依賴日薪制口譯員。

全州範圍內,普通話口譯的指派亦有超過四分之三(76%)來自臨時人員。州法院補充資料則指出,皇后區另有 111名登記在冊的日薪制普通話口譯員。

相比之下,西班牙語口譯配置更為穩定。2024年,全州西班牙語口譯指派總量遠高於其他語言,其中近半數由正式員工完成。

一名匿名的華人居民向本報表示:「有些法庭口譯員讓我覺得沒有好好翻譯。我明明說了很多,他卻三言兩語就結束了,感覺他根本沒有完整口譯,有時甚至直接告訴我該怎麼做。口譯不就是應該忠實翻譯嗎?」

本報記者此前旁聽「張曉寧殺害移民律師案」時,也親眼目睹口譯員未能準確表達張曉寧的陳述,當庭被當事人指正,並改以中文自行解釋。

朱莉指出,專職普通話口譯與日薪制度存在明顯差異。日薪制口譯員缺乏穩定的案件積累,難以長期培養法律專業詞彙;加上中文與英文並非逐字直譯語言,「這需要專職口譯員日積月累的專業訓練。」

她補充說,相比之下,西班牙語與英語的互譯更為直接,許多情況下幾乎可以逐字對應,對英語使用者而言,西班牙語是最容易學的語言之一。但在法院系統內,西班牙語的專職口譯員卻更多。

她強調,法院若能聘用能兼通多種方言的普通話口譯,甚至可能節省成本。她說,「許多人誤以為中國的方言僅是口音差異,其實彼此間幾乎如同不同語言」。

法院:多渠道擴招

然而,口譯人力短缺並非孤立現象,而是多重因素交織下的制度性難題。

朱莉指出:「人數出現下降,可能和疫情期間法院認為僱用日薪制口譯員成本更低有關,加上大部分庭審改以電話或Zoom、Microsoft Teams等平台進行,對正式人力的需求相對減少。」

同時,根據《鷹報》報導,口譯員不足可能導致庭審等待時間延長,許多案件更不得不延後排期、重新安排開庭日期。但同時,口譯員的招聘門檻高、合格人力稀少,加之疫情後大量資深人員退休或升遷,使得缺口進一步擴大。

此外,口譯員本身也面臨職業困境。據報道,今年年初,紐約州法院系統的口譯員曾提出申訴,要求重啟爭取更高薪資的訴訟,認為「口譯員薪酬過低,與其高強度工作及高資歷要求並不相符」。

針對人力縮減問題,紐約州統一法院系統(UCS)發言人貝克在回覆本報的聲明中表示,法院正積極擴充口譯隊伍,以應對日益增加的需求。

他解釋,口譯員人數減少部分源於退休與晉陞,但法院已採取措施加快補員。近年來,法院透過數字與媒體宣傳、社區外展,以及與語言專業院校合作推廣口譯考試,吸引更多人加入。

為改善留任環境,法院不僅提高了專職口譯員薪資,也上調了日薪制口譯員的報酬,並設立口譯實習計劃,讓語言專業學生能夠提早接觸司法口譯、培養後備人力。

在皇后區,面對普通話口譯需求水漲船高,如何在成本、人力短缺與公平正義之間尋求平衡,仍是法院與社區共同面臨的長期課題。

圖表中藍色長條代表被指派至皇后區法院的口譯員人數,紅色折線則代表口譯員的年度總指派次數。圖表根據紐約州法院系統數據和州法院管理辦公室提供給本報的數據繪製而成。

紐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