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陳程威三藩市報道
9月16日投票日臨近,三藩市第四區市參事殷嘉立(Joel Engardio)的罷免選舉進入最後衝刺。記者本周分別隨行觀察殷嘉立本人、罷免方志工以及華裔選民教育委員會工作人員挨家挨戶拜票行動,呈現最貼近社區的一線選情。
殷嘉立:已拜訪數千選民
面對罷免壓力,殷嘉立選擇親自深入社區挨家挨戶拜票,強調「無論罷免選舉結果如何,我都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並感性表示,日落沙丘公園將長久存在。
記者周一勞工節當天隨行觀察殷嘉立在大公路附近社區拜票。約一小時內,他成功說服兩位原本立場不明的選民支持自己。這段時間內為他開門的居民中並沒有亞裔或華裔。殷嘉立表示,拜票時會跳過已明確表態的居民,主要針對「中間選民」,並由志工回訪。他透露,自6月罷免公投確定成案後,他每天安排數小時親自拜票,目前已接觸了數千戶選民。
殷嘉立表示,這場選戰的關鍵在於投票率,只有更多居民參與,才能呈現社區的真實民意。他同時指出,大公路的交通並未如外界批評般嚴重惡化,根據交通局數據及媒體獨立研究,路況整體仍屬穩定。
對於選情,他指出,「只有20%的選民簽署了罷免請願,代表80%當時並不支持罷免。」他提到,簽署罷免請願的人中,也有不少改變了想法。「去年有64%選民反對大公路改建公園,但隨著日落沙丘公園的使用率提升,許多人喜歡上這片新公園。我相信,隨著時間推移,公園將成為社區的驕傲。」
拜票現場,殷嘉立與支持者互動密切。一名支持者坦言尚未寄出選票,他提醒:「一定要找到選票並寄回,如果想讓我留下來,就必須在罷免案上投『不同意』。」該選民表示喜歡新公園,並承諾會提醒親友投票。現場也有民眾情緒激動高喊指控殷嘉立,但殷嘉立未立即回應。記者事後追問,他表示,面對不理性的對話,有時選擇不爭辯更好,「我能做的,就是繼續用腳步,讓更多人看到事實。」
殷嘉立說,拜票已成為日常,自市參事會休會期間,他會在上午與傍晚各安排一輪,每次約三小時,一次可以跟幾十位居民訪談。「選戰還沒結束,這場比賽尚未落幕。」談及未來,他感性表示:「有一天,我會和丈夫一起坐在日落沙丘公園,看著人們享受這裡,心中會感到無比自豪。很多年後,人們或許不記得我的名字,但這座公園會長久存在。」
最後,他再次強調:「我相信自己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無論結果如何,這項改變都將成為日落區的寶藏。」
何文健:選民多已有決定
熟悉華人社區與三藩市政壇的何文健受訪時指出,雖然殷嘉立展現出強大的「零售政治」(retail politics)能力,但這場選舉的結局,可能早在罷免連署成功之際就已經定調。他說:「如果這是傳統的對手選戰,殷嘉立的勤奮拜票,確實有機會影響幾百票的差距。但罷免不是這樣,它是簡單的贊成或反對投票。」
他指出,殷嘉立近期獲得聯邦眾議院前議長普洛西(Nancy Pelosi)背書,展現支持力量,但第四區選民結構偏向溫和派,特別是華裔,對交通與治安議題高度敏感。
談到選舉策略,何文健分析,殷嘉立的競選團隊目前仍以逐戶敲門為主,鎖定尚無決定的選民;但若要與罷免方在連署時展現出的強大基層動員相比,難度極高。「連署一共拿到一萬份簽名,反罷免方必須能有與之匹配的能量,殷嘉立才能有勝算。」
他指出,第四區約有五萬名合資格選民,目前投票率預估約在三至四成之間,多數選票會以郵寄方式完成,「這代表大部分人其實早就下定決心,臨時的說服作用有限。」
至於最終結果,何文健認為,罷免派的力量相當明顯,殷嘉立雖有努力空間,但面臨「上坡之戰」。「關鍵不在於他勤不勤奮,而是基層對於大公路封閉爭議,以及對市府交通政策的不滿,已經深深影響選民情緒。」
被問及建議時,何文健表示,對殷嘉立而言,即使這次難以過關,也不代表政治生涯結束:「他應該繼續努力,在正常的四年任期選舉中爭取市民支持。」
對罷免方,他則提醒,這是一堂課,顯示草根能量在特定議題上能發揮力量,但「在三藩市多數時候,金錢與大規模資源仍主導選舉」。
何文健說:「這場選舉不是沒有懸念,但殷嘉立要翻盤,就像在賭場裡要擊敗莊家一樣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