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財政部制裁中國化工公司 涉向美國販售合成鴉片

本報訊
美國財政部海外資產控制辦公室(OFAC)週三宣布,制裁中國廣州騰越化工有限公司(Guangzhou Tengyue Chemical Co.)及兩名代表黃曉軍(Huang Xiaojun,音譯)、黃展鵬(Huang Zhanpeng,音譯),指控其製造並向美國販售合成鴉片類藥物。

《美聯社》報道,財政部反恐與金融情報次長約翰K.赫利(John K. Hurley)表示:「來自中國的非法鴉片正在摧毀美國人的生命、家庭與社區。在特朗普總統的領導下,我們將運用所有手段,包括制裁與執法部門的檢控,來阻止這場流行病。」

國財政部海外資產控制辦公室(OFAC)3日宣布,制裁中國廣州騰越化工有限公司(Guangzhou Tengyue Chemical Co.)。美聯社

與此同時,聯邦調查局(FBI)也宣布對該公司、兩名代表以及約22名中國籍個人與企業提出聯邦刑事起訴,罪名為共謀販毒。該起訴案另涉及三名美國境內人士,源於FBI與緝毒署(DEA)自2024年1月展開的聯合調查。

調查顯示,廣州騰越曾販售包括尼塔津(Nitazenes,一類合成鴉片)、以及常用作攙雜劑的鎮痛化學品,如賽拉嗪(Xylazine,俗稱「殭屍藥」tranq)與美托咪定(Medetomidine),這些物質經常與合成鴉片混合後流入市場。

2023年8月,該公司同意向美國買家出售一公斤普羅尼塔津(Protonitazene),並保證能通過美國海關。直至2024年8月,該公司網站仍公開刊登尼塔津與賽拉嗪的廣告。即使在2024年10月已遭起訴,廣州騰越仍持續營運,並於2025年初由銷售代表協調向美國客戶販售美托咪定。

資料顯示,黃展鵬擔任公司執行董事並持有50%股份,而黃曉軍則是公司比特幣帳戶持有人,該帳戶曾用於2023年向美國買家販售受管制藥物。

美國官方指出,鴉片類藥物過量仍是18至45歲美國人死亡的首要原因,自2021年以來,超過70%的藥物過量死亡案件涉及合成鴉片,其中芬太尼是危機的主要推手。

根據制裁措施,所有被指定人員在美國境內或由美國人持有的財產與相關利益將被凍結,並必須上報OFAC。


新聞及封面圖片來源:美聯社

即時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