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閱兵|陳茂波現場觀看深感歷史重量 林定國:過去「落後捱打」日子將永不復返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紀念大會和閱兵式今日(3日)在北京舉行。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社交平台指出,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講話中充分肯定抗日戰爭期間中國人民以巨大民族犧牲,為世界和平作出的重大貢獻。他表示身處北京天安門城樓現場,深感這段歷史的重量。

銘記歷史致敬勝利 團結實現民族復興

陳茂波表示,全國各地同胞,包括香港各界和市民,共同追思先烈的奮戰與犧牲。銘記歷史是為了明白今日和平的意義,致敬勝利則是為了堅定走和平發展道路。陳茂波形容,中華民族是不畏強暴、自立自強的偉大民族,並堅信在國家主席習近平領導下,全國人民團結一致,必能實現民族復興的偉大目標。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紀念大會和閱兵式今日(3日)在北京舉行。陳茂波FB圖片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紀念大會和閱兵式今日(3日)在北京舉行。陳茂波FB圖片

 

紀念抗戰勝利是要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開創未來。陳茂波FB圖片
紀念抗戰勝利是要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開創未來。陳茂波FB圖片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紀念活動的重頭戲大閱兵。林定國FB圖片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紀念活動的重頭戲大閱兵。林定國FB圖片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紀念活動的重頭戲大閱兵。林定國FB圖片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紀念活動的重頭戲大閱兵。林定國FB圖片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紀念活動的重頭戲大閱兵。林定國FB圖片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紀念活動的重頭戲大閱兵。林定國FB圖片

 

林定國表示十分感謝中央的厚愛,讓香港代表團可以非常近距離觀賞雄糾糾的不同兵種和包括一些以前從未展示的裝備。林定國FB圖片
林定國表示十分感謝中央的厚愛,讓香港代表團可以非常近距離觀賞雄糾糾的不同兵種和包括一些以前從未展示的裝備。林定國FB圖片

 

林定國指先父的遺物包括當年家人被迫兌換並在和平後已變成廢紙的日本軍票。林定國FB圖片
林定國指先父的遺物包括當年家人被迫兌換並在和平後已變成廢紙的日本軍票。林定國FB圖片

 

林定國指先父的遺物包括當年家人被迫兌換並在和平後已變成廢紙的日本軍票。林定國FB圖片
林定國指先父的遺物包括當年家人被迫兌換並在和平後已變成廢紙的日本軍票。林定國FB圖片

 

林定國指先父生前常常參與爭取賠償的活動。林定國FB圖片
林定國指先父生前常常參與爭取賠償的活動。林定國FB圖片

 

陳茂波作為中華民族一分子感光榮

陳茂波特別提到閱兵式展示的莊嚴軍容和先進裝備,認為這體現國家軍事、科技和綜合實力的急速進步,展現全國上下守衛國家的堅定意志,為保障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確保人民安居樂業,以至守護整個地區的和平穩定,提供堅實保障。他表示,作為中華民族一分子,感到無比光榮。

陳茂波強調,紀念抗戰勝利是要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開創未來。他引述國家主席習近平講話指出,當前人類面臨和平與戰爭、對話與對抗、共贏與零和的抉擇,中國人民將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與各國人民攜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在國際環境風雲多變之際,陳茂波呼籲要堅持和平發展道路,堅定維護國家發展核心利益,在融入國家發展中,積極發揮「超級連繫人」和「超級增值人」的角色並貢獻力量。

林定國:身為生於現世中國人感到欣喜

律政司司長林定國在社交平台發帖,指今早出席在北京舉行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紀念活動的重頭戲大閱兵。表示能置身其中親歷其境,是個人榮幸,也為身為生於現世的中國人感到欣喜。十分感謝中央的厚愛,讓香港代表團可以非常近距離觀賞雄糾糾的不同兵種和包括一些以前從未展示的裝備。

林定國指,對外而言這次閱兵,並非是為了「耀武揚威」,而是要在這個特別的日子,顯示國家「以備戰促和平」的能力和決心。中華文化素來崇尚以和為貴、世界大同。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今早重要講話中強調,中國人民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與各國人民攜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過去「落後捱打」日子將永不復返

對內而言,這次閱兵讓中國同胞更安心,過去「落後捱打」的日子將永不復返。自然增強民族自信,更有底氣和條件齊心專注謀發展,令每一個中國人都過得更幸福快樂;但同時要警惕非理性狹隘的民族主義。

林定國引述國家主席習近平今早指出,歷史教訓是,人類命運休戚與共,各個國家、各個民族只有平等相待、和睦相處、守望相助,才能維護共同安全。80年過去,當今在世之人,曾親身經歷當年戰亂的,絕無僅有。這一代人必須慎防因為缺乏這種個人經歷,因而低估戰爭帶來的破壞和苦難,或忘記和平並非天賜而是必須爭取。

林定國續表示,先父在日軍佔領香港時是一個十多歲的小伙子,他的遺物包括當年家人被迫兌換並在和平後已變成廢紙的日本軍票;他生前常常參與爭取賠償的活動,可惜直至離世仍無法得償所願。雖然他會向我訴說當年日軍在香港的惡行,但從未在他口中聽到對日本人任何仇恨的言論。稱「Forgive but not forget」;強調「毋忘歷史,珍愛和平!」

即時港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