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7歲的辛頓(Geoffrey Hinton)在人生中找到了一個新的使命。就像現代的先知一樣,這位諾貝爾獎得主正在對不受控制和監管的人工智能(AI)可能帶來的危險發出警告。
辛頓常被譽為「AI教父」,以其在深度學習和神經網路領域的開創性研究而聞名,而該研究為當今受到廣泛使用的AI技術奠定了基礎。他在谷歌公司工作了十多年之後離開,於2023年開始公開表達這方面的擔憂。
近年來,隨著AI技術的不斷進步,以及投資資金的爆炸性增長,背後隱藏的風險隨之增加。
然而也有許多懷疑論者質疑,是否值得如此恐懼這項技術,包括前谷歌員工、分散式人工智能研究所首席研究工程師貝克(Dylan Baker)在內。該研究所致力於研究人工智能的有害影響。
如ChatGPT一類的聊天機器人最近蔚為風潮,但矽谷的某些圈子早在幾十年前就開始預言AI的力量。辛頓表示:「我們正在努力喚醒人們,讓公眾了解風險,從而向政客施壓,迫使他們採取行動。」
當辛頓等研究人員警告AI對人類構成生存威脅之際,持不同觀點的公司執行長和理論家則認為,當今社會正在走向一個技術性的「末日」,然後將開啟人類進化的新時代。
在去年發表的一篇標題為《慈愛機器:人工智能如何讓世界變得更好》的文章中,Anthropic的執行長阿莫迪(Dario Amodei)闡述了對AI的未來願景。
雖然阿莫迪選擇使用「強大AI」一詞,但其他人則使用了「奇點」或「人工通用智能」(AGI)等術語。
儘管這些概念的支持者往往無法就定義達成共識,但它們泛指一個假設的未來點,屆時AI將超越人類智能,並可能引發社會出現快速且不可逆轉的變化。
電腦科學家兼作家庫茲韋爾(Ray Kurzweil)自1990年代起就開始預言,人類終有一天會與科技融合,這個概念通常被稱為「超人類主義」。他指出:「我們將無法真正區分哪些想法來自我們的大腦,哪些來自AI,兩者都將嵌入我們自身之中,使我們變得更加聰明。」美聯社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