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名嘴雷倩 展望亞洲主導世界新秩序

雷倩演講吸引200多華人聽講。記者王蔚攝

雷倩演講《我命由人不由天》。記者王蔚攝

▍本報記者王蔚古柏蒂奴報道 ▍

台灣知名政論家雷倩南灣開講,洞悉國際格局的近代演變史,聚焦中國崛起的影響和美國當今貿易政策的實質,展望亞洲主導的世界新秩序,獲得現場聽眾高度評價。

台灣前立法委員雷倩8月31日在古柏蒂奴(Cupertino)市Jade Tea Garden以《我命由我不由天——21世紀新形勢 亞洲新選擇》為主題,發表一個半小時的演講,吸引200多位灣區華人與會。主辦方「海外華人聯合會」 的負責人林青向本報介紹,多家灣區的社團成員參會,如保釣聯盟、北一女中、台大、台灣大專院校聯合會等,其中有雷倩高中同學20多名。

雷倩回顧抗日戰爭期間台灣人民堅強勇敢的抗日行動後指出,2009 G20開創老牌強國與新興大國的新平衡,西方主流戰略敘事之一是「中國國強必霸」,認為中國崛起必然尋求區域霸權,終將與美國發生對決。此論調忽視中國歷史上如唐、明兩朝多以貿易和文化交流為主、非依賴武力擴張的事實。

她表示,2025年美國總統特朗普發動全球貿易戰,「誤將貿易利得(gains from trade)解釋為對美國的掠奪,目的是以關稅為攻勢手段重組全球供應鏈與貿易關係。她稱,現在特朗普2.0時期的敘事,將全球分工簡化為對美國的不公平侵害。事實是,跨國企業從全球供應鏈中獲得龐大利潤,國際金融與資本家主導國家之間利潤的分配與挪動,貿易利得支撐了北方國家的生活水準。雷倩以單支蘋果手機的生產數據為例,揭示在零部件和組裝測試方面中國的營收僅佔售價的4%,而美國在政府稅收和企業獲利方面佔售價的28%。

談到國際格局和發展趨勢,雷倩指出,地緣政治秩序走向多基地、多島鏈戰爭佈局。立基於亞洲文明與安全考慮的「亞洲選項」有三大支柱:一是地緣經濟取代地緣政治秩序,維繫全球化開放市場原則,增進多邊經濟合作,回歸專業分工貿易加值;二是建構部分「非美元」金融體系,降低美元體系依賴及風險;三是倡議新全球治理模式,使科技發展朝向公平分配、普惠發展及永續環境的目標。

她認為,2025年特朗普上任以來,美國領導全球地緣政治的信任基礎、美國作為全球儲備貨幣的安全基礎、美國作為民主自由人權的制度基礎皆動搖,而由亞洲自身發展、由亞洲人民主導的未來秩序逐漸形成,並將重塑南北格局。

最後,她提出四問供大家思考:科技發展能否促成公平與普遍近用?數智革命能否增進人民福祉?綠色革命能否打通「產-儲-運」引領永續發展?「一帶一路」能否完成文明與生命機會的連結?她展望基建連結、市場開放、產業重組的海洋中國3.0。

雷倩對本報記者說,這次赴美巡迴演講是紀念抗戰勝利、台灣光復80年,「最重要的是我們要確保和平的未來,台灣和大陸之間、美國和中國之間可能產生的衝突都會是我們周邊的環境,我們要有不同的眼光來看兩岸、中美和未來的局勢。」接下來她會訪問洛杉磯、西雅圖和紐約。

灣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