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余非 星島中文電台時事觀察
對長期關注俄烏戰爭的人而言, 阿拉斯加會議非談不可。當地時間8月15日,普京和特朗普在美國阿拉斯加州安克雷奇市一個聯合軍事基地舉行會晤。特朗普和普京都在當日早上飛抵當地。特朗普在紅地毯上鼓掌迎接普京——這一幕令歐洲媒體十分錯愕。之後雙方在有「阿拉斯加2025」字樣的平台上握手合影。整個接待有很多非一般的細節,例如紅地毯兩邊不是拿鮮花的小孩,是擺放戰機。此外,兩人走紅地毯時,上面有戰機低飛經過。而最非一般的是,普京在特朗普邀請之下坐上外號「野獸」的美國總統專車前往會場。美國有媒體說,普京的專車早就在停機坪等候,意味著普京坐上特朗普專車是臨時決定。是耶非耶?究竟真否臨時決定?很難說。總之,表面訊息可以有多元解讀。繼續回看當天餘下流程。
普京和特朗普坐車抵達開會地點後,會晤正式開始,閉門會晤前沒有致辭。由早上到\u57d7至開會期間,不設記者提問時間。至於會晤方式不是最初傳出的1+1先談,談完了才加入其他人。原來不是如此。會晤一開始就是3+3。美方加入的官員是國務卿魯比奧、中東問題特使威特科夫;俄方的官員是外交部長拉夫羅夫、總統助理烏沙科夫均加入。3+3會談時間全長2小時45分鐘。之後,雙方舉行聯合新聞發佈會。會上彼此不斷互相多謝,互動氣氛良好。而這個記者會,普京先發言,時長8分30秒;之後特朗普發言,只談了3分30秒。發言後沒有記者提問環節。
以下集中談三點觀察。
第一點觀察談會面形式由1+1變3+3的意義何在。剛才提過,會前曾傳出先1+1會晤,之後才加入其他人。不過現時根本是一開始便是3+3。我的觀察是,3+3形式反映俄烏恢復對話有進展和成功。會晤形式如果是1+1,反映的是不公開的摸底;而此次沒有1+1、直接進入3+3,即是雙方在大原則、底線等方面早便有了交流,甚至於雙方利益上也已取得框架性的默契。總之,要他們二人親自、私下拍板的事,應該在會前已敲定,於是才會直接走入3+3的階段。需要3+3,即是談的已不再是抽象原則,是談涉及具體細節或操作層面的事,因而需要助手在場。
這次普京和特朗普可以直接會面,而且地點是美國軍事基地,事情本身已經是近年的最大突破,也應該是之前1+1已取得一定成績。直接進入3+3,是要找助手跟進細節。不少報導或分析都說1+1變3+3是「臨時」決定。不敢說沒這可能,只是我更加傾向於認為並非「臨時」。作為傳媒和普通人,沒有可能知道真相;但是可以憑多方材料進行推論。當我認為3+3是用來跟進細節的會晤模式,屬於已摸底之下進一步更實在的發展;那依我這種思路,3+3非但不可能是臨時,新加入的2+2更可能是事前需要做足功課才赴會。我留意到美國官方於會前一兩天故意放風表示會晤未必順利,甚至傳聞如果特朗普不滿意或談不成,會提前離開。現在看來,很可能是故佈疑陣。以下舉一個相反的例子讓大家做對比。近日我在節目談了泰柬邊境糾紛。期間,佩通坦和洪森曾單對單通了個電話。佩通坦想跟洪森建立1+1的默契,但結果是破局,1+1失敗。佩通坦被洪森公開了1+1的內容,於是當然不會有3+3、4+4這類後續發展。國際局勢波譎雲詭,1+1想成功並不容易。而要1+1成功了,才會進入談實質細節的3+3。
針對普京和特朗普而言,二人根本一直有通直線電話,主要是特朗普要用停止俄烏戰爭來立威。1+1一定是早便存在,而且頻密進行;否則,根本就沒有阿拉斯加這場會晤,更別說3+3抑或1+1了。
第二點觀察是讀記者會雙方發言原文後的感想。
普京為8分半鐘講話內容定了一個高度,就是從俄美兩國關係正常化這前提來為未來定位。在這個高度之下,跟重新上場的特朗普積極互動。普京在講話內點出:兩國關係已跌至冷戰以來的最低點。這對俄美兩國不利,對整個世界也無益處。上面這個是核心,俄烏戰爭是在這個核心下橫生出來的枝節。此外,普京的講話以阿拉斯加的歷史為開端,再轉入二戰時期美俄在阿拉斯加曾經合作。總之,普京用二戰史點出兩國曾經是盟友,因此一切並非從零開始;只是近年關係大滑落,現在要做的,只是「恢復」舊有的正常關係。而客觀上,特朗普從新上台後,俄美領導人的對話便開始恢復。而這恢復,普京在講話內直接挑明了。普京說(大意):當前,兩國元首的直接會晤確實已經達成(指阿拉斯加之會)。當然,這是經過認真細緻的準備。普京說,我與特朗普總統建立了非常好的直接聯繫,我們曾多次坦率地透過電話交談。美國政府特使威特科夫先生曾多次訪俄,我們的助手、外交部門負責人也保持定期溝通。溝通的核心問題之一是烏克蘭的局勢。且注意,烏克蘭問題只是在一些更大的兩國利益和議題之下的「其中之一」,不是唯一!這也是特朗普說我們達成了很多目標,但俄烏未有協議的原因;特朗普如此說,不是玩語言藝術,他是點出了事實。至於在俄烏問題上,普京強調烏克蘭是兄弟,因此不只是要停戰,是要消滅背後的根源!這場戰爭,對俄羅斯而言是悲劇,有切膚之痛。——普京的講話反映,他的視野及切入點比俄烏之戰更高。